[發明專利]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處理及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20251.6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15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喻江;王詩琴;唐國瑞;衡世權;蘭永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66 | 分類號: | C02F1/66;C02F5/08;C11D7/08;C02F101/10;C02F101/20;C02F103/18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張狄峰 |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火力發電廠 脫硫 廢水處理 改善 系統 管道 結垢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處理及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方法,將脫硫廢水簡單處理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作為濕除渣系統的補水,在節約用水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環保風險,同時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現象。從廢水提升泵的出口引一路旁路管道,脫硫廢水調整pH值在4?5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對于脫硫廢水量較大的機組,濕除渣系統無法消納的部分按照原工藝處理;對于脫硫廢水量小,濕除渣系統可完全消納的機組,火電廠可無需再配套建設零排放系統,即滿足目前環保要求。本發明系統簡單,操作便捷,運行及維護成本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處理及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方法。
背景技術
脫硫廢水溶解性固體含量高,且含有多種類型重金屬,污染性大。在排污許可證中,也對脫硫廢水有明確要求,不允許外排。電廠為滿足環保政策要求,需對脫硫廢水進行深度處理,現主流的處理工藝為濃縮+零排放處理,不但前期投資,以及后期運行費用高,而且設備運行不穩定,目前國內能夠穩定運行的廢水零排放極少。
本發明設計了一種脫硫廢水處理新工藝,從三聯箱處理后清水池引一路脫硫廢水,脫硫廢水通過pH調整箱加藥處理,再經過混合箱,將pH調整為弱酸性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不但在不新增大型設備的前提下,脫硫廢水得到了處理,而且濕除渣系統管壁結垢現象亦得到了改善,同時,還達到了節水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處理及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方法,將脫硫廢水簡單處理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作為濕除渣系統的補水,在節約用水的同時降低了企業環保風險,同時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現象。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火力發電廠脫硫廢水處理及改善濕除渣系統管道結垢方法,其特征在于:過程如下:脫硫廢水由三聯箱經澄清池進入清水池,清水泵連接在清水池的出口,脫硫廢水通過清水泵進入pH調整箱和混合箱進行pH調整,酸計量箱中鹽酸通過計量泵加至pH調整箱與脫硫廢水混合,調節脫硫廢水的pH值,混合箱的出口設置pH計監測調整結果,若pH值未達到設定值,脫硫廢水則經pH不合格脫硫廢水回水管道返回pH調整箱,經過加鹽酸繼續調節,脫硫廢水調整pH值在4-5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
本發明適用于濕除渣火力發電機組,經三聯箱處理后的脫硫廢水將pH調整至4-5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
本發明并未改變原脫硫廢水處理設備及原濕除渣系統的補水管道,當本發明設備發生故障時,可切換至原系統運行。
對于脫硫廢水量較大的機組,濕除渣系統無法消納的部分按照原工藝處理;對于脫硫廢水量小,濕除渣系統可完全消納的機組,火電廠可無需再配套建設零排放處理系統,即滿足目前環保要求。
煤渣的主要成分為SiO2、Al2O3、Fe2O3、CaO等,渣水易在管道內壁附著結垢,將脫硫廢水的pH值調整至4-5后回用至濕除渣系統,可沖洗管道內壁污垢,防止管道堵塞。
脫硫廢水溶解性固定含量較高,回用至濕除渣系統后,蒸發形成的固定鹽分隨煤渣運走,不造成二次污染。
脫硫廢水調整pH只需加入鹽酸,可實現自動運行,操作及維護量少。
對于脫硫廢水間歇排放,濕除渣系統連續補水機組,可增加緩沖箱,維持平衡。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
(1)本發明將脫硫廢水簡單處理后,即回用至濕除渣系統,可以有效節省新鮮水取用水量,降低單位發電量取水量。
(2)本發明將脫硫廢水簡單處理后回用,在不增加大型設備的情況下,合理的處理脫硫廢水,大大節約投資,降低環保風險。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華電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202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