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19108.5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085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張友昌;王孝綱;秦鴻德;別墅;周家華;張教海;馮常輝;夏松波;王瓊珊;李洪菊;羅艷萍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A01D46/14 | 分類號: | A01D46/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達星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符繼超 |
| 地址: | 43007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人工智能 采棉機 | ||
1.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動裝置(1),采集裝置(2),傳輸裝置(3),存儲裝置(4),中控裝置(5);
所述傳輸裝置(3)和存儲裝置(4)設置在所述移動裝置(1)上,所述采集裝置(2)通過所述傳輸裝置(3)與所述存儲裝置(4)相連,所述中控裝置(5)與采集裝置(2)和存儲裝置(4)相連,控制所述采集裝置(2)和所述傳輸裝置(3);所述采集裝置(2)上設置有圖像采集裝置(6),所述圖像在即裝置與中控裝置(5)連接;
所述采集裝置(2)上還設置有采棉吸頭(7),所述采棉吸頭(7)用于吸取籽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動裝置(1)為箱車或掛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裝置(2)包括底座(21),第一運動臂(22),第二運動臂(23),第三運動臂(24),采集端子(25);
所述底座(21)與所述傳輸裝置(3)連接,所述第一運動臂(22)、第二運動臂(23)和第三運動臂(24)為中空結構,通過可旋轉機構(26)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旋轉機構(26)包括第一連接端(261)和第二連接端(262),所述第一連接端(261)與所述第二連接端(262)均為中空結構,所述第一連接端(261)與所述第二連接端(262)轉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與第一運動臂(22)之間設置有可旋轉機構(26),所述底座(21)與所述可旋轉機構(26)的所述第一連接端(261)的側面中空固定連接,第一運動臂(22)的一端的頂面與所述可旋轉機構(26)的所述第二連接端(262)的側面中空固定連接;
所述第一運動臂(22)與所述第二運動臂(23)之間設置有可旋轉機構(26),所述第一運動臂(22)的另一端的頂面與可旋轉機構(26)的第一連接端(261)的側面中空固定連接,第二運動臂(23)的一端頂面與所述可旋轉機構(26)的所述第二連接端(262)的側面中空固定連接;
所述第二運動臂(23)與所述第三運動臂(24)之間設置有可旋轉機構(26),所述第二運動臂(23)的另一端的頂面與可旋轉機構(26)的第一連接端(261)的側面中空固定連接,第三運動臂(24)的一端的側面與所述可旋轉機構(26)的所述第二連接端(262)的頂面中空固定連接;
所述第三運動臂(24)的另一端的頂面與所述采集端子(25)中空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傳輸裝置(3)包括水平傳輸裝置(31)與豎直傳輸裝置(32),所述水平傳輸裝置(31)與豎直傳輸裝置(32)的下半部分連接,所述水平傳輸裝置(31)與采集裝置(2)連接,所述豎直傳輸裝置(32)與所述存儲裝置(4)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人工智能采棉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傳輸裝置(31)為傳送帶,所述豎直傳輸裝置(32)為螺旋輸送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未經湖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9108.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