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8906.6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389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宋金永;萬普鵬;吳熠婷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8G1/01 | 分類號: | G08G1/01;H05B47/10;H05B47/11;H05B47/115;H05B45/10;H05B45/30;H05B45/395;H05B45/12;B60Q3/72;B60Q3/85;B60Q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祺和祺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01 | 代理人: | 張業放 |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汽車 室內 照明 自適應 系統 控制 方法 | ||
1.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包括主控制器、車載控制終端、車外光線傳感器、GIS數據平臺、室內燈和車大燈,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內設有數據采集模塊和數據分析模塊,所述車載控制終端的輸出端與室內燈和車大燈的電源端電性連接,所述車載控制終端用于控制車輛駕駛系統以及室內燈和車大燈的電源,所述數據采集模塊的輸入端與車載控制終端、車外光線傳感和GIS數據平臺的輸出端電性連接,所述車載控制終端用于提供車身動態、轉彎動態和車身動態速度信息,所述車外光線傳感用于感測外界光照強度并將信息輸送至數據分析模塊,所述數據采集模塊用于進行車輛實時位置采集、光照強度采集以及場景信息采集;
所述數據分析模塊用于進行數據采集模塊的信息接收并進行行為預測,所述行為預測包括場景預測模塊、行駛路徑預測和行駛距離運算,所述場景預測模塊用于根據GIS數據平臺以及車載控制終端所提供的信息進行,行駛路徑上場景的識別,所述行駛距離運算用于實時預測車輛距離場景距離以及車輛與場景出口端距離;
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首先車輛在正常行駛中,由GIS數據平臺提供車輛實時動態數據以及室內場景位置數據并進行場景識別和場景距離計算,或根據車載控制終端的手動導航指令共同輸出至主控制器進行數據分析輸出對行駛路徑預測的分析,并通過數據分析模塊對預測路徑上的室內場景進行識別并位置確定;
S2:在車輛運動靠近待進入室內場景前,通過主控制器進行室內燈和車大燈的預先開啟,或通過人工手動按鍵控制開啟,室內燈的開啟可對車輛內部進行補光照明當車輛進入昏暗室內場景時室內光照的穩定,防止駕駛人員因光照強度的劇烈變化導致眩目;
S3:車輛運動進入隧道或室內停車場室內場景后,由車外光線傳感器檢測室內場景照明亮度,并將照明亮度強度輸送至主控制器,自動控制室內燈的照明強度變化,防止車內照明強度過高導致無法看清駕駛路線的情況;
S4:當車輛運動,由行為預測判定車輛脫離室內場景后由主控制器自動關閉車大燈,并開始室內燈的延遲控制,使室內燈延遲關閉,等眼睛適應外界光線之后再關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車載控制終端的內部設有導航系統并可進行手動導航指令的輸出,所述車載控制終端用于將手動導航指令輸出至數據采集模塊和數據分析模塊用于對行駛路徑預測的分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器的輸入端電連接有控制開關,所述控制開關用于對室內燈進行直接按鍵控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內燈為可調光源強度式LED燈,根據光照度的不同,所述數據采集模塊通過所述車外光線傳感器生成線性反饋信號到所述主控制器,可根據所述反饋信號,進行室內燈照明強度的0-20%、20-50%、50-80%、80-100%之間分四檔線性調節;光照度小于40000LUX時,室內燈照明強度在0-20%間線性調節;光照度大于40000LUX,小于80000LUX時,室內燈照明強度在20-50%間線性調節;光照度大于80000LUX,小于100000LUX時,室內燈照明強度在50-80%之間線性調節;光照度大于100000LUX時,室內燈照明強度在80-100%之間線性調節。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GIS數據平臺用于提供車輛實時動態數據以及室內場景位置數據并進行場景識別和場景距離計算。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室內燈照明自適應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步驟S1中GIS數據平臺通過與車載控制終端的GPS定位進行通信連接,實時監控車輛運動情況并對車輛的運動進行預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未經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890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