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磷污染中的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8321.4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58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02 |
| 發明(設計)人: | 王磊;郭燕鋒;姜仁旭;黃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12N1/20;C12R1/07;C02F101/10;C02F103/20 |
| 代理公司: | 廣州駿思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425 | 代理人: | 李國釗 |
| 地址: | 516259 廣東省惠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貝萊斯 芽孢 桿菌 改善 水體 污染 中的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磷污染中的應用,所述貝萊斯芽孢桿菌為Bacillus velezensis H18,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為CCTCC NO:M2020557。經過聚磷活性的鑒定和聚磷能力的檢測,本發明所述的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磷污染中的應用,水體樣品的磷去除率高達92.6%,去除磷速度快,除磷維持時間久。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中磷污染的應用。
背景技術
當前水產養殖尤其是高密度集約化的淡水養殖中,面臨著水體富營養化問題的困擾,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影響著所有的水生生態系統,是近幾十年來最普遍發生的全球性問題。水體富營養化指水體中N、P等營養鹽含量過多而引起的水質污染現象。其實質上是由于營養鹽的過量輸入導致單一物種瘋長,造成水生生態系統物種分布失衡,破壞了系統的物質與能量的流動,使整個水生態系統逐漸走向死亡。
目前,物理化學方法是減輕水體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途徑。在水體除磷方面,傳統的除磷方式包括物理吸附法、化學沉淀法、電解質法、電滲析法和人工濕地法等,這些方法成本高,同時含有多種有害作用,不能達到治本的目的,同時也易引起對水體的二次污染。
生物除磷主要包括藻類除磷、微生物除磷和水生植物除磷。與傳統除磷方法相比,生物除磷法利用生物在生長代謝過程中對磷的吸收、吸附作用達到除磷目的,其費用低,自動化水平高,效果突出,已成為研究的熱點。基于微生物多樣性的微生物除磷技術是水體恢復的重要新興技術之一。聚磷菌是一類能過量吸磷并儲存磷的微生物,包括不動桿菌屬、氣單孢菌屬、棒桿菌屬、微絲菌等,常被用于生物除磷。
紅樹林是一個尚未完全開發的生態系統,其中蘊含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并具有多種功能,是發現和挖掘工業、農業、藥用等功能微生物的寶庫。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磷污染中的應用,該菌株能夠在好氧情況下吸收水體中的銅聚集到自身機體中,并且其吸收磷的能力持久,從而能夠有效降低水體中磷的含量,解決水體磷污染嚴重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磷污染中的應用,所述貝萊斯芽孢桿菌為Bacillus velezensis H18,保藏于中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保藏號為CCTCC NO:M2020557。
本發明所述的貝萊斯芽孢桿菌在改善水體磷污染中的應用,水體樣品的磷去除率高達92.6%,去除磷速度快,除磷維持時間久。
進一步地,所述貝萊斯芽孢桿菌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接種:所述貝萊斯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 H18以1.0×105~5.0×108個/mL接種濃度、1:25~1:100菌液與培養基體積比接種量接種于培養基中;
S2培養:將接種有所述貝萊斯芽孢桿菌Bacillus velezensis H18的培養基,于25~37℃,以180~220rpm速度振蕩。恒溫培養16~36小時。
進一步地,所述培養基為DTE液體培養基,所述DTE液體培養基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胰蛋白胨5份、酵母浸粉5份、紅糖15份,氯化鈉10份、無菌水1000份。
進一步地,步驟S1中的接種濃度為2.5×106個/mL。
進一步地,步驟S1中的菌液與培養基體積比接種量為1:50。
進一步地,步驟S2中的培養溫度為30℃。
進一步地,步驟S2中的培養時長為24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832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