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排樁支護體系轉化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的分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7680.8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6120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6 |
| 發明(設計)人: | 于廣明;李加輝;張旭海;徐振;馬國松;朱連臣;樊延祥;關輝;朱向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理工大學;張旭海;徐振;馬國松;朱連臣;樊延祥;關輝;朱向飛 |
| 主分類號: | G06F30/13 | 分類號: | G06F30/13;G06F30/23;E02D17/04;G06F111/10;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青島匯智海納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335 | 代理人: | 王丹丹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支護 體系 轉化 地下 連續 結構 分析 方法 | ||
1.一種排樁支護體系轉化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1、依據支護結構變形相等原則,基于等剛度法確定地下連續墻最小厚度,并設定多組樁間間距與樁徑,得到其對應的多組地下連續墻的厚度;
步驟1采用有限元數值模擬的手段分別對排樁支護以及地下連續墻支護條件下基坑開挖引起的支護結構變形進行計算:
步驟11、設定基坑的施工工況:計算初始地應力,并將初始地應力階段計算得出的位移清零;施做排樁支護結構體系或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按照實際施工條件進行基坑開挖模擬;
步驟12、確定地下連續墻的具體厚度,其確定原則為:
(1)將利用等剛度法計算得到的排樁支護體系轉化地下連續墻的厚度作為數值模擬分析時的地下連續墻最小厚度;
(2)對地下連續墻的厚度進行調整,調整原則為:
記錄改變地下連續墻厚度時支護結構變形的變化值,并根據兩者對應的數據進行函數擬合,以得到改變地連墻厚度后對應支護結構變形的增量;
以排樁支護體系與地下連續墻支護下,支護結構的變形差值為依據,通過上述函數擬合結果反推地下連續墻厚度的增加量,從而確定一個新的厚度;
以此類推,得到排樁支護與地下連續墻支護條件下,圍護結構的變形值一致時對應地下連續墻的厚度,從而確定該樁徑及樁間間距情況下對應的轉化地下連續墻厚度;
(3)設定多組樁徑及樁間間距不同的排樁支護結構體系,并根據上述原則分別得出對應地多組下連續墻的厚度;
步驟2、據上述得到的地下連續墻的厚度以及其對應的樁間間距與樁徑,以地下連續墻的厚度作為因變量,樁間間距與樁徑作為自變量進行耦合,以得到地下連續墻厚度與排樁支護體系樁間間距及樁徑之間的關系。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排樁支護體系轉化地下連續墻支護結構的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2中,為得到地下連續墻支護條件下圍護結構的變形值,剪力模型預先在地下連續墻上施加測量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理工大學;張旭海;徐振;馬國松;朱連臣;樊延祥;關輝;朱向飛,未經青島理工大學;張旭海;徐振;馬國松;朱連臣;樊延祥;關輝;朱向飛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7680.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管接頭與管道的連接方法
- 下一篇:一種視頻編碼中模式決策電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