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銅基粉末觸頭的制備工藝及其制備的觸頭構成的繼電器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7092.4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205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14 |
| 發明(設計)人: | 周躍飛;林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1H11/04 | 分類號: | H01H11/04;H01H50/54;H01H1/50;H01H1/04;B22F5/00;B22F3/16;B22F3/10;B22F1/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四合天行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74 | 代理人: | 郭受剛 |
| 地址: | 618000 四***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粉末 制備 工藝 及其 構成 繼電器 | ||
1.銅基粉末觸頭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一次混粉:將原料銅、原料鉍、原料三氧化二鋁、原料碳化硼、原料五硼化二鎢、原料鈰、原料鑭和原料石墨用高能球磨機進行細磨,球磨后得到混合粉體Ⅰ;
S2.過濾和干燥:將混合粉體Ⅰ用過濾裝置進行過濾,得到過濾后的混合粉體Ⅱ,將混合粉體Ⅱ在真空條件下進行干燥;
S3.一次壓制:將混合粉體Ⅱ在壓強為320MPa的油壓機上壓制成坯錠,壓制壓強達到320MPa后,保壓2min;
S4.一次燒結:將坯錠放入保護氣氛爐中于800℃~1000℃下進行燒結;
S5.冷卻:在一次燒結完畢后向爐中充入30~40min的常溫稀有氣體,接著改變充入爐中稀有氣體的溫度,使其溫度由100℃以10℃的差值逐步等差下降至20℃,每個溫度梯度稀有氣體充入時間維持5min,然后將一次燒結后的坯錠取出并使其經過冷卻裝置冷卻;
S6.二次壓制:在油壓機上將已經冷卻后的坯錠進行復壓,壓制壓強達到680MPa后,保壓3min;
S7.二次燒結:將復壓后的坯錠放入保護氣氛爐中于500℃~600℃下再次燒結;
S8.軋制、拉絲及落料:將二次燒結后的坯錠經過軋機、拉絲機及沖床制作后,制成規定尺寸的觸頭;
所述過濾裝置包括長方體狀的豎筒(101),所述豎筒(101)下端連接有橫截面為等腰梯形狀的連接塊(102),所述連接塊(102)頂部內凹構成有橫截面為等腰梯形狀的定位槽,連接塊(102)頂部的面積大于其底部面積,且連接塊(102)底部設有底座(103);所述豎筒(101)頂部設有與其匹配的頂蓋Ⅰ(104),所述頂蓋Ⅰ(104)下端設有用于過濾金屬粉末的濾粉組件,所述濾粉組件包括用于吹動濾粉通過濾網的吹動單元和用于使吹動單元抖動的抖動單元;所述吹動單元包括豎直設置且底部封口的圓管Ⅰ(111),所述圓管Ⅰ(111)的側壁上設有多個均勻設置的通孔Ⅰ,多個所述的通孔Ⅰ上均設有與其匹配的濾網Ⅰ,所述圓管Ⅰ(111)底部設有多個通孔Ⅱ,多個所述的通孔Ⅱ上均設有與其匹配的濾網Ⅱ,所述圓管Ⅰ(111)內設有與其共軸且底部封口的圓管Ⅱ(112),所述圓管Ⅱ(112)的側壁和底部均設有多個通孔Ⅲ,所述圓管Ⅰ(111)頂部設有圓柱形的頂蓋Ⅱ(113),所述圓管Ⅰ(111)上端的外側壁上設有外螺紋,所述頂蓋Ⅱ(113)底部設有環形凹槽,所述環形凹槽的內側壁上設有與外螺紋匹配的內螺紋,所述圓管Ⅰ(111)和頂蓋Ⅱ(113)以螺紋匹配的方式連接;所述圓管Ⅱ(112)頂部與頂蓋Ⅱ(113)底部連接,所述圓管Ⅱ(112)內設有用于吹風的鼓風裝置(114),所述鼓風裝置(114)與頂蓋Ⅱ(11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基粉末觸頭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高能球磨機的轉速為150r/min,球料比為5:1,球磨時間為60~75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基粉末觸頭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1中按以下重量組分的原料進行配料:原料鉍0.5~3份、原料三氧化二鋁0.5~2份、原料碳化硼0.5~2份、原料五硼化二鎢0.3~1.5份、原料鈰0.05~0.1份、原料鑭0.05~0.1份、原料石墨2~3份、原料銅88~96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銅基粉末觸頭的制備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抖動單元包括豎直設置的彈簧(121),所述彈簧(121)的一端與頂蓋Ⅰ(104)的底部連接,所述彈簧(121)的另一端與頂蓋Ⅱ(113)的頂部連接;所述彈簧(121)內設有豎直設置的氣缸(122),所述氣缸(122)與頂蓋Ⅰ(104)的底部連接,所述氣缸(122)的活塞桿連接有一塊水平設置的推動板;所述過濾裝置還包括用于承接過濾后的金屬粉末的承接盒(105),所述承接盒(105)頂部開口,所述連接塊(102)前側壁開口,所述承接盒(105)放置于連接塊(102)內底部,所述承接盒(105)的外側壁與連接塊(102)內側壁接觸,所述承接盒(105)的前側壁和連接塊(102)的前側壁位于同一豎直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未經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7092.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航空重力測量數據處理方法及系統
- 下一篇:攝像模組和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