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變電設備帶電檢測紅外檢測質量評估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6425.1 | 申請日: | 2021-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0042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穎;秦佳峰;張皓;鄭文杰;白德盟;李程啟;楊祎;李娜;朱梅;徐冉;張圍圍;李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T7/00 | 分類號: | G06T7/00;G06T7/11;G06T7/136;G06T3/00;G06T3/60;G06V10/74;G06V10/764 |
| 代理公司: | 濟南泉城專利商標事務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 地址: | 250003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變電 設備 帶電 檢測 紅外 質量 評估 方法 | ||
在輸變電設備運維檢修實際運維過程中,檢測人員往往對于相鄰的測點基本不變換角度和位置進行拍攝,無法體現出分別的觀察目的,后續對該設備的分析也很難真實反映設備的真實狀態。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帶電檢測紅外檢測質量評估指標及方法,結合紅外檢測現場實際檢測要求,基于信息論、圖像處理相關技術手段,從不同測點紅外圖像相似性、紅外圖像中被測設備主體性、檢測時刻環境信息四個維度實現檢測質量的自動化評估,保證了檢測的有序開展和有效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輸變電設備運維檢修領域,更具體涉及一種變電設備帶電檢測紅外檢測質量評估方法。
背景技術
紅外檢測是一種在輸變電設備運維檢修中常見的帶電檢測手段,通過紅外檢測可以對設備的早期故障缺陷、絕緣性能做出可靠的預測。在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紅外檢測是一種日常性的設備運維手段,絕大多數設備一年內至少要檢測3~4次。
和在線監測裝置有所不同,帶電檢測的質量由檢測儀器和操作人員決定,即使具備高精度的檢測儀器,檢測人員對儀器的操作、數據的流轉、匯總對檢測結果的分析影響巨大。
為了最大程度的降低檢測人員對檢測數據的影響,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制定了變電設備帶電檢測標準化檢測流程,在變電站內根據設備臺賬和檢測需求進行測點制定,測點名稱及檢測順序均有規定順序,并改造紅外熱像儀實現變電站內設備的規定測點檢測、檢測數據實時上傳和規范化管理。
例如對于某電流互感器,會制定A,B,C,三相整體四個測點。其目的是為了對于每一相設備、三相設備之間、三相設備整體都有一個全局和個體的對比和分析。
但是在實際運維過程中,會發現檢測人員在到達被檢設備區域后,往往對于相鄰的測點基本不變換角度和位置進行拍攝,根本無法體現出對多相設備分別的觀察目的,后續對該設備的分析也很難真實反映設備的真實狀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種變電設備帶電檢測紅外檢測質量評估方法,包括步驟:
a)評估不同測點紅外圖像相似性:
a-1)計算余弦相似度;
a-2)計算圖像特征點相似度,即計算兩張紅外圖像最終的匹配點個數;
b)計算被測設備中心性和主體性:
評估被測設備主體中心是否位于或接近圖像中心;
評估被測設備主體面積是否在高度或寬度上占據圖像大部分空間;
c)檢測時刻環境信息是否符合DLT664-2016中規定的最佳檢測環境要求;
d)利用歷史檢測數據整理多組覆蓋不同變電站、不同電壓等級、不同檢測季節、不同類型的設備紅外帶電檢測圖像數據,每組包含3張圖像,選取相鄰三個測點的設備紅外檢測數據,人工標記質量評估分類標簽,所述分類標簽的劃分原則為:該幅圖像與臨近測點是否相似、檢測圖像本身檢測位置選取不佳、檢測環境不符合要求,分別對應不合格Ⅰ級、不合格Ⅱ級、不合格Ⅲ級,若未出現以上問題則標記為合格;
e)對每組圖像中的每張圖像,按照步驟a計算該圖像與該組內其余兩張圖像余弦相似度的最大值、特征點相似度的最大值,按照步驟b計算被測設備中心性和主體性,依據檢測記錄獲得該圖像檢測時刻的天氣、溫度、濕度信息進行步驟c,將上述所有信息構成該張圖像的屬性記錄;
f)計算每張圖像的屬性記錄及分類標簽,利用ID3算法訓練得到決策樹,從而得到了明確的檢測質量評估分類原則;
g)在獲得訓練好的決策樹后,對于任一張需評估檢測質量的圖像,按步驟e計算其與前后兩個測點的紅外圖像相似性、被測設備中心性和主體性、環境信息,將提取的屬性記錄輸入決策樹,可獲得該圖像的最終檢測質量評估分級結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未經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64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