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態填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14948.2 | 申請日: | 2021-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75846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何睦盈;吳美香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鎂雅節能環保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3/10 | 分類號: | C02F3/10 |
| 代理公司: | 廣州粵高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林麗明 |
| 地址: | 510320 廣東省廣州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填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生態填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生態填料按照如下質量份計算的組分制成:鐵粉25~50份;活性碳粉10~20份;粉煤灰40~60份;細砂40~70份;PVC粉15~25份。本發明生態填料的制備方法是將各組分材料在常溫下按比例混合均勻,再晾干即可。本發明利用鐵粉、活性碳粉、粉煤灰、細砂和PVC粉制備生態填料,吸咐及掛膜能力高,提升處理效率,且生態填料的各組分取材方便,制備過程簡單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應用。本發明的生態填料可廣泛應用于水處理工程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應用于水處理的生態填料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在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污水處理領域,目前傳統的生物填料一般由PVC或PP經高溫燒結成環狀或球狀,植物纖維生物填料存在不利于微生物生長的因素,且吸咐及掛膜能力低,處理效率低。中國專利公開號CN109721166A公開了一種生態填料,其包括混合基質,該混合基質主要由復合顆粒、稻草填料以及復合菌劑組成,其中復合顆粒將5~12mm的爐渣與4~8mm的沸石按照重量比4:1~2:1進行混合制作成混合渣,稻草填料是進行一周的浸泡,以釋放含氮色素,浸泡完畢進行自然晾曬一周,加工成4cm×0.5cm×0.1cm的長方體備用,復合菌劑是將配料:0.5g胰蛋白胨、0.8~2.5g的瓊脂、1~2.5g的海藻酸鈉、0.1g氯化鈉、0.5g糖蜜以及1.5~2g、60目的活性炭加入到200mL水中,加入根據待處理水體水質的污染程度的不同,采用的不同組合的凈水微生物菌劑粉1~3g,迅速攪拌均勻后倒入不同形狀的模具中,待冷卻后,浸入4~6%的氯化鈣溶液中固定5~8h備用;將混合渣與長方體進行混勻,浸泡在復合菌劑中,然后取出并自然晾干,獲得固相,再烘干。該生態填料的取材不便,且制備過程復雜,成本高,不易推廣應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生態填料。本發明吸咐及掛膜能力高,提升處理效率,且生態填料的各組分取材方便,成本低。
本發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填料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生態填料的制備方法制備過程簡單方便,易于推廣應用。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生態填料的應用。
本發明上述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生態填料,包括如下按照質量份計算的組分制成:
本發明生態填料的制備方法,將上述物質按比例常溫下混合均勻,再晾干即可。
本發明的生態填料在水處理工程中的應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利用鐵粉、活性碳粉、粉煤灰、細砂和PVC粉制備生態填料,吸咐及掛膜能力高,提升處理效率,且生態填料的各組分取材方便,制備過程簡單方便,成本低,易于推廣應用。本發明的生態填料可廣泛應用于水處理工程中。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實施例并不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另有說明,本發明實施例采用的原料試劑為常規購買的原料試劑。
實施例1
本發明的生態填料,包括如下按照質量份計算的組分制成:
所述鐵粉的粒徑d1為300<d1≤500目。
所述活性碳粉的粒徑d2為200<d1≤350目。
所述粉煤灰的粒徑d3為300<d3≤600目。
所述細砂的粒徑d4為1<d4≤5mm。
所述PVC粉的粒徑d5為3<d5≤5目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鎂雅節能環保有限公司,未經廣州鎂雅節能環保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49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