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3815.3 | 申請日: | 2021-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759927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3-22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亮;俞建;方浩 | 申請(專利權)人: | 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7/06 | 分類號: | C08L77/06;C08L25/06;C08K3/22;C08K3/38;C08K7/14;C08K5/3492;C08K13/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張夢媚 |
| 地址: | 230088 ***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阻燃 增強 聚酰胺 組合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中公開了一種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組合物由50~80份的母粒A和20~50份的母粒B按照重量份制備而成,其中母粒A中包含聚酰胺、溴系阻燃劑、協效阻燃劑、三聚氰胺類阻燃劑以及低于母粒A總重量份15%的玻璃纖維,母粒B包含聚酰胺和高于母粒B總重量份30%的玻璃纖維且不含三聚氰胺類阻燃劑。該阻燃增強聚酰胺具有高灼熱絲起燃溫度GWIT、高耐漏電起痕指數CTI以及綜合性能優良,可滿足多樣化的電子電器產品需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高分子改性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酰胺組合物由于其具有優異的機械性能、耐磨性、耐化學品性、耐熱氧老化性等綜合性能,被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電器、電動工具、航空航天等領域。隨著電子電器行業的迅速發展,人們對于電子電器產品的安全性問題日益重視,特別是對于高灼熱絲和高漏電起痕指數的聚酰胺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長。
目前,溴系阻燃體系由于阻燃效率高、加工性能優異、對材料性能影響較小,被廣泛應用于聚酰胺材料的阻燃改性,但溴系阻燃聚酰胺材料耐灼熱絲和耐漏電起痕效果一般較低,通常GWIT只能達到750℃,CTI只能達到250V,無法滿足很多電子電器應用場合。
按照傳統的改進方法,在常規溴系阻燃增強聚酰胺材料上繼續添加阻燃劑,比如一般常規使用的三聚氰胺類阻燃劑,雖然能使聚酰胺材料的灼熱絲溫度提高,提高其阻燃性能,但材料的力學性能非常差,特別是對于溴系阻燃增強PA66材料,由于加工溫度高,導致三聚氰胺類阻燃劑分解,使得組合物出現剛性差、沖擊強度低、韌性不足等情況,更嚴重的情況可能會使得組合物無法正常擠出造粒以及后續的注塑成型,并最終導致組合物沒有實際的應用價值。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有必要提供一種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及其制備方法,首先獲得母粒A和母粒B,母粒A中含有溴系阻燃劑、協效阻燃劑、三聚氰胺類阻燃劑和第一玻璃纖維,母粒B中不含有三聚氰胺類阻燃劑和且添加有第二玻璃纖維,最后將母粒A和母粒B共混,使得得到的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具有高灼熱絲起燃溫度、高漏電起痕指數且綜合性能優異。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其由50~80份的母粒A和20~50份的母粒B按照重量份制備而成;
所述母粒A由25~50份聚酰胺、30~40份溴系阻燃劑、2~6份協效阻燃劑、5~20份三聚氰胺類阻燃劑、0.2~0.5份抗氧劑、0.2~0.5份潤滑劑和第一玻璃纖維按照重量份制備而成;所述母粒B由30~70份聚酰胺、0.2~0.5份抗氧劑、0.2~0.5份潤滑劑和第二玻璃纖維按照重量份制備而成;
其中,所述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中,所述第一玻璃纖維的添加份數低于所述母粒A總重量份的15%,所述第二玻璃纖維的添加份數高于所述母粒B總重量份的30%。
針對現有的阻燃聚酰胺組合物存在的灼熱絲起燃溫度、漏電起痕指數低的問題,本發明中首先獲得母粒A和母粒B,母粒A中添加有有溴系阻燃劑、協效阻燃劑、三聚氰胺類阻燃劑和較少的玻璃纖維,母粒B中不含有三聚氰胺類阻燃劑和且添加有較多的玻璃纖維,最后將母粒A和母粒B共混,由于一般添加三聚氰胺類阻燃劑雖然能夠提高阻燃性,但由于三聚氰胺類阻燃劑耐溫性能差,在高玻纖增強體系生產過程易分解,顆粒發泡無法正常生產,因此,本發明中將低玻纖含量的玻璃纖維和三聚氰胺類阻燃劑混合得到母粒A,再與高玻纖含量且不含三聚氰胺類的母粒B均化成型,溴系阻燃劑與三聚氰胺類阻燃劑通過該方案可發生協同作用,明顯提高聚酰胺組合物的灼熱絲性能和耐漏電起痕指數,同時該阻燃增強聚酰胺組合物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
進一步的,本發明中所述的聚酰胺可以為本領域中的常規選擇,具體實例包括但不限于PA6、PA12、PA66等,優選的,所述聚酰胺為PA66,在本發明的一些具體的實施方式中,所述PA66的相對粘度為2.4~3.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會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381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