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凈水器水處理增壓泵能量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12558.1 | 申請日: | 2021-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11519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7-01 |
| 發明(設計)人: | 許靜;劉文俊;尤文超;周冬冬;張桂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1/44 | 分類號: | C02F1/4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吳昌榀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凈水器 水處理 增壓泵 能量 回收 系統 | ||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凈水器水處理增壓泵能量回收系統,包括增壓泵、反滲透裝置和廢水能量回收模塊,所述增壓泵用以對自來水進行增壓并將其輸送至反滲透裝置,所述反滲透裝置用以對輸送來的高壓水進行反滲透處理,所述廢水能量回收模塊將反滲透裝置產生的高壓廢水作為能量介質驅動自來水輸入增壓泵。本發明設置了廢水能量回收模塊,能夠對反滲透裝置產生的高壓廢水回收利用,將高壓廢水作為能量介質驅動自來水輸入增壓泵,這樣就能夠利用全機械式結構的廢水能量回收模塊和水泵同時為增壓泵輸送自來水,能夠有效節約能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處理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凈水器水處理增壓泵能量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在凈化器水處理過程中,自來水一般要經過增壓泵的增壓,然后輸送至反滲透裝置,經反滲透處理后再輸出,在反滲透處理時會有相當于一部分高壓廢水的能量被浪費掉,如果能夠對這部分高壓廢水的能量回收利用,無疑會節約大量成本。
發明內容
為了彌補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凈水器水處理增壓泵能量回收系統的技術方案。
所述的一種凈水器水處理增壓泵能量回收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增壓泵、反滲透裝置和廢水能量回收模塊,所述增壓泵用以對自來水進行增壓并將其輸送至反滲透裝置,所述反滲透裝置用以對輸送來的高壓水進行反滲透處理,所述廢水能量回收模塊將反滲透裝置產生的高壓廢水作為能量介質驅動自來水輸入增壓泵;
廢水能量回收模塊包括用以與自來水管道配合連接的第一管道、分別與第一管道配合連接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與增壓泵配合連接的第二管道、分別與第二管道配合連接的第三單向閥和第四單向閥、配合連接于第一單向閥與第三單向閥之間的第一殼體、配合連接于第二單向閥與第四單向閥之間的第二殼體及配合連接于第一殼體與第二殼體之間的第三殼體;
第一殼體的內腔中設置第一隔膜,第一隔膜將第一殼體的內腔左右分隔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分別與第一單向閥和第二單向閥連接,第一隔膜朝右鼓起時能夠封堵第二腔室,第二殼體的內腔中設置第二隔膜,第二隔膜將第二殼體的內腔左右分隔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第三腔室分別與第三單向閥和第四單向閥連接,第二隔膜朝左鼓起時能夠封堵第三腔室,第一隔膜與第二隔膜之間固定配合隔膜連桿,第一殼體的左端與第一腔室對應位置滑動插配第一頂桿,第二殼體的右端與第四腔室對應位置滑動插配第二頂桿;
第三殼體包括第一閥體,第一閥體內設置第一通道及依次與第一通道連通的第二通道、第三通道、第四通道、第五通道、第六通道和第七通道,第一閥體內還設置第八通道,第四通道和第五通道遠離第一通道一端均與第八通道連通,第三通道與第四腔室配合連接,第六通道與第一腔室配合連接,第一通道內滑動配合第一閥桿,第一閥桿上依次設置用以控制第二通道與第一通道是否導通的第一閥塊、用以控制第四通道與第三通道是否導通的第二閥塊、用以控制第五通道與第六通道是否導通的第三閥塊及用以控制第七通道是否導通的第四閥塊;
第三殼體還包括第二閥體,第二閥體內設置第九通道及依次與第九通道連通的第十通道、第十一通道、第十二通道、第十三通道、第十四通道和第十五通道,第二閥體內還設置第十六通道,第十二通道和第十三通道遠離第十通道一端均與第十六通道連通,第十一通道與第一通道左端配合連接,第一閥塊同時控制第十一通道與第一通道左端是否導通,第十四通道與第一通道右端配合連接,第四閥塊同時控制第十四通道與第一通道右端是否導通,第九通道內滑動配合第二閥桿,第二閥桿上依次設置用以控制第十通道與第九通道是否導通的第五閥塊、用以控制第十一通道與第十二通道是否導通的第六閥塊、用以控制第十三通道與第十四通道是否導通的第七閥塊及用以控制第十五通道與第九通道是否導通的第八閥塊,第二閥桿的左右兩端從第二閥體中伸出并分別用以頂觸第二頂桿和第一頂桿;
第三殼體上設置用以與反滲透裝置配合連接的進水管道,進水管道分別與第八通道和第十六通道配合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1255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汽車輪胎缺陷檢測系統及方法
- 下一篇:雙管沉管施工方法及供暖管路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