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覆銅板減銅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2110007707.5 | 申請日: | 2021-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67268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蔣軍林;唐文元;易煌;周路君;何江華;陳志鴻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國昌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3/06 | 分類號: | H05K3/06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陳航 |
| 地址: | 52840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銅板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覆銅板減銅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將開料后的覆銅板放置在減銅線傳送輪上,使所述覆銅板通過減銅液噴淋腐蝕后,再經過水洗后烘干即得,其中,所述傳送輪的輸送速度為6.5?7.0m/min,所述減銅液包括氯化銅、鹽酸及氧化劑的混合液,所述減銅液被噴淋頭噴出的噴淋溫度為45?55℃、噴淋壓力為0.5?1.0kg/cm2。該減銅工藝在將1/2OZ(18μm)的覆銅板厚度減到10μm或以下時具有減銅速率快、生產效率高、均勻性好的特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線路板制造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覆銅板減銅工藝。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產品的小型化和多功能化,電子元件的高集成高精度化,對線路板的高密度也越高,由蝕刻方法形成高密度線路板時,覆銅板的銅層厚度決定生產效率及成本。對于線寬/線距小于或等于50μm/50μm的線路板,1/2OZ(18μm)的覆銅板已經難以勝任,因此在量產線寬/線距小于或等于50μm/50μm的線路板時,必須采用銅厚小于10μm覆銅板進行生產制作,雖然市場上也有銅厚小于10μm的覆銅板出售,但是,其價格十分昂貴,一般PCB廠很難承受,因此針對此狀況,利用1/2OZ(18μm)的覆銅板均勻減到10μm或以下,是一種可行的選擇。目前有的廠家采用硫酸+雙氧水+穩定劑來減銅,但是此方法減銅速率慢,平均輸送速度僅為2-2.5m/min,導致生產效率低,同時其均勻性也較差,無法滿足大批量生產。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發明提出一種覆銅板減銅工藝,該減銅工藝在將1/2OZ(18μm)的覆銅板厚度減到10μm或以下時具有減銅速率快、生產效率高、均勻性好的特點。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覆銅板減銅工藝,包括以下步驟:將開料后的覆銅板放置在減銅線傳送輪上,使所述覆銅板通過減銅液噴淋腐蝕后,再經過水洗后烘干即得,其中,所述傳送輪的輸送速度為6.5-7.0m/min,所述減銅液包括氯化銅、鹽酸及氧化劑的混合液,所述減銅液被噴淋頭噴出的噴淋溫度為45-55℃、噴淋壓力為0.5-1.0kg/cm2。
優選的,所述鹽酸的濃度為1.2-2.0mol/L,所述氧化劑的濃度為2.5-3.5mol/L,所述氯化銅的濃度為0.7-1.5mol/L。
優選的,所述噴淋頭距離所述覆銅板板面的距離為100-120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噴淋頭距離所述覆銅板板面的距離為105mm。
優選的,所述噴淋頭與所述覆銅板板面之間的夾角為50-70°。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噴淋頭與所述覆銅板板面之間的夾角為65°。
優選的,所述氧化劑為雙氧水。
優選的,所述覆銅板為1/2OZ覆銅板。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的覆銅板減銅工藝的處理效率是常見硫酸+雙氧水+穩定劑處理工藝的3倍左右,其具有較高的生產效率;
(2)本發明的覆銅板減銅工藝處理后的覆銅板具有較好的均勻性,其厚度誤差在2μm內,遠優于常見硫酸+雙氧水+穩定劑處理工藝的5μm。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國昌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國昌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07707.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