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效控制熱軋帶鋼縱剪分條旁彎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110007181.0 | 申請日: | 2021-01-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845584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亮;張鵬武;袁金;張揚;陶文哲;王立新;趙江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鋼鐵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B1/26 | 分類號: | B21B1/26;B21B37/28;B21B15/00 |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漢永嘉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鐘鋒 |
| 地址: | 430083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效 控制 熱軋 帶鋼 縱剪分條旁彎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有效控制熱軋帶鋼縱剪分條旁彎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按照鋼種成分冶煉鋼水并連鑄成熱軋板坯;2)對熱軋板坯進行加熱;3)軋制:a)粗軋:通過立輥或者定寬壓力機調整熱軋板坯寬度,通過平輥對熱軋板坯厚度進行多個道次的減薄;b)精軋:通過精軋前段F1~F4增大正竄輥行程至100~150mm,F1~F4正彎輥力加大到150~250t進行軋制,直到熱軋板坯的凸度降至凸度目標值。本發明能最大限度減小帶鋼的實際凸度,達到降低鋼板橫向厚度差的目的,使鋼坯軋制過程中橫斷面上縱向延展長度處處趨于相等,從而控制熱軋帶鋼縱剪分條旁彎。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鋼鐵制造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效控制熱軋帶鋼縱剪分條旁彎的方法。
背景技術
鋼板縱剪分條過程中出現旁彎,實際上是鋼板原有內應力平衡被外力打破,內應力釋放后達成新平衡的外在表現形式,本質上屬于內應力問題范疇。
目前,熱連軋行業普遍認為鋼板內應力分布均勻與否,主要取決于軋制以及層流冷卻過程的溫度均勻性。基于上述現狀和認知,在熱軋帶鋼制造過程中,內應力控制手段較為保守,僅僅是通過控制帶鋼軋制過程各環節溫度均勻性,以及冷卻系統設備功能精度的完好,來保證內應力分布均勻;而且把減小帶鋼內應力的主要任務,放在精整階段去完成(一般采取精整多道次矯直、帶壓力平整等方式使帶鋼內部雜亂無章的內應力逐漸達到平衡)。隨著鋼鐵產品強度級別的提高,精整方法消除內應力的瓶頸越來越明顯;當屈服強度提高到450MPa以上,傳統的精整工藝效果不理想,目前已成為行業普遍難題。
在商用車大梁和汽車輪輞行業,熱軋帶鋼縱剪分條后,內應力釋放,兩側邊部條帶產生旁彎。材料在沖壓或輥壓加工后,由于料片自身旁彎量偏大,導致汽車大梁、輪輞等成品零件報廢,具體情況如下:
縱剪分條旁彎
如圖1所示,熱軋鋼卷通過開平縱剪分條(以帶鋼縱剪等分為3條為例),通常情況縱剪過程中會出現中間條帶平直,而兩側條帶一定長度范圍內出現向邊部一側旁彎的現象。如使用側條作為原料進行輥壓成型,制作商用車大梁鋼,則會出現旁彎值超標而造成成品大梁報廢,如圖2所示。
注:圖1、圖2中△L1、△L2分別為兩個側條的旁彎量,△L為大梁旁彎量。
輪輞對焊不齊
如圖3所示,如使用側條剪裁成1m左右長度的條狀料片后,用于制作車輪輪輞進行圓環形對焊,對焊斷面會出現錯位,對焊不齊的問題,造成輪輞零件報廢。
對分條旁彎原理進行分析:
1)分條旁彎原因分析
如圖4所示,熱軋鋼卷分切成3條,同步收帶成窄帶卷后,會出現中間條較兩側邊條更短的現象。由此得出在鋼卷狀態(未分條之前),鋼卷中間部位受力狀態為拉應力,而兩邊靠近中間一側受力狀態為壓應力。如圖5所示,鋼卷分條后,中間條拉應力消失,材料彈性形變恢復,材料出現長度縮短現象;邊部側條靠近中間一側壓應力消失,材料彈性形變恢復,材料出現長度伸長現象,因此,邊條向其所在邊部一側產生旁彎。
綜上,鋼卷橫斷面不均勻的內應力分布,在縱剪分條時發生釋放,是造成分條旁彎問題的根本原因。
2)鋼卷橫斷面不均勻應力的成因分析
熱連軋帶鋼生產中,受軋制過程中精軋工作輥彎曲撓度、輥形磨損的影響,實際工作輥輥縫稍具凸形,有一定的“中厚量”(凸度),如圖6所示;一般熱軋板成品凸度按照板厚不同介于50um~100um;鋼板越厚凸度越大。由于鋼坯軋制過程中自帶一定的凸度,帶鋼橫斷面上縱向延展長度處處各不相等,造成帶鋼橫斷面各相鄰點的內應力存在差值,帶鋼縱剪分條后內應力釋放。凸度越大,則橫斷面各相鄰點內應力差值越大,內應力釋放導致的旁彎現象越明顯。
要使得鋼卷橫斷面內應力分布均勻,就必須使鋼坯軋制過程中橫斷面上縱向延展長度處處趨于相等,因此需要在鋼坯軋制過程,盡可能減小橫斷面厚度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鋼鐵有限公司,未經武漢鋼鐵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1100071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