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打印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351687.3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49216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若鵬;趙治亞;李自東;肖成偉;王海清;李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光啟高端裝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洛陽尖端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41J25/00 | 分類號: | B41J25/00;B41J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創同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49 | 代理人: | 蔡純;岳丹丹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打印 裝置 | ||
公開了一種打印裝置,包括打印機主體,該打印機主體上表面包括打印平臺,該打印平臺上設置有打印小車和紅外輻射固化模塊,紅外輻射固化模塊設置在打印小車的出料方向上,打印小車中設置有紫外燈,打印基材上噴涂的油墨先后經過紫外照射固化和紅外輻射固化,提升了油墨與打印基材的附著力和表面光滑度,提升了打印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打印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打印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紫外光固化油墨(UV油墨)由于其具有固化效率高、節能環保、零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排放等優點,在數字印刷行業備受青睞。但是,由于其固化速度快導致其與基底附著力差,容易出現墨層脫落的質量缺陷。同時,UV油墨固化后墨層表面不光滑,粗糙度比較大,墨層處于亞光狀態,特別是對于外觀平整度有要求的工藝,仍需要外加一道罩光漆或增亮膜的工序,使得工藝復雜、生產成本增加。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打印裝置,從而簡易實現UV油墨固化表面的優化,降低高質量打印實現成本。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種打印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打印機主體,包括位于所述打印機主體的上表面的打印平臺;
打印小車,設置在所述打印平臺上,包括朝向所述打印平臺設置的打印噴頭和紫外燈;
紅外輻射固化模塊,設置在所述打印平臺上,位于所述打印小車的出料方向上。
可選地,所述打印小車上還設置有朝向所述打印平臺設置的打印基材預處理模塊。
可選地,所述打印基材預處理模塊朝向所述打印噴頭的方向為述打印裝置的送料方向。
可選地,所述打印基材預處理模塊包括等離子表面處理器和電暈表面處理器中的至少一種。
可選地,所述打印基材預處理模塊在所述打印小車的底面的沿所述打印裝置的送料方向上形成有第一投影,所述打印噴頭在所述打印小車的底面的沿所述打印裝置的送料方向上形成有第二投影,所述第一投影完全覆蓋所述第二投影。
可選地,所述紫外燈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所述打印小車的打印方向的兩側,所述打印方向與所述出料方向相交。
可選地,還包括:
功率調節控制模塊,與交互單元連接,所述功率調節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出端連接至所述打印基材預處理模塊的功率調節端。
可選地,還包括:
功率調節控制模塊,與交互單元連接,所述功率調節控制模塊的控制輸出端連接至所述紅外輻射固化模塊的功率調節端。
可選地,所述紅外輻射固化模塊與所述打印小車之間的間距為10 厘米至50厘米。
可選地,所述紅外輻射固化模塊固定安裝在所述打印平臺上,且所述紅外輻射固化模塊的長度與所述打印平臺的寬度一致,所述紅外輻射固化模塊的長度方向和所述打印平臺的寬度方向均與所述出料方向垂直。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打印裝置包括打印機主體,該打印機主體上表面包括打印平臺,該打印平臺上設置有打印小車和紅外輻射固化模塊,紅外輻射固化模塊設置在打印小車的出料方向上,打印小車中設置有紫外燈,打印基材上噴涂的油墨先后經過紫外照射固化和紅外輻射固化,提升了油墨與打印基材的附著力和表面光滑度,提升了打印效果。
在打印噴頭的進料方向側前還設置打印基材預處理模塊,進一步提升了打印油墨與打印基材的附著力。
附圖說明
通過以下參照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優點將更為清楚,在附圖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光啟高端裝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洛陽尖端技術研究院,未經深圳光啟高端裝備技術研發有限公司;洛陽尖端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35168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