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橋梁加固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348104.1 | 申請日: | 2020-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73747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燕華;方馳枰;董玲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眾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2/00 | 分類號: | E01D22/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維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趙保迪 |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橋梁 加固 結構 | ||
本申請涉及橋梁工程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橋梁加固結構,其包括橋面和裂縫,所述橋面上開設有與裂縫連通的施工坑,所述施工坑相對的兩側側壁上分別連接有墊板,其中一塊所述墊板上連接有第一連接桿,另一塊所述墊板上連接有第二連接桿,所述施工坑內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連接桿及第二連接桿的定位組件;所述施工坑內填充有混凝土。本申請對橋梁的縫隙有較好的加固效果。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橋梁工程的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橋梁加固結構。
背景技術
在橋梁的建設中,常常因為出現裂縫而影響工程質量甚至會出現橋梁垮塌的現象,而橋梁施工最常見的病害就是裂縫問題。橋梁在使用一定的時間后,混凝土結構會出現退化的現象,這時就有可能產生裂縫,為了保證安全性就需要對裂縫進行加固,以延長橋梁的使用壽命。
申請公布號為CN111996928A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橋梁裂縫修補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S1:選定出現裂縫的區域,在裂縫的兩側采用鋼尺和粉筆進行劃線,然后采用切割砂輪將裂縫進行切寬處理;
S2:將橋面上切割的區域采用錘子進行錘鑿處理,錘鑿深度控制在5-10mm,將錘鑿后的混凝土板以及大顆粒碎渣移開,然后將裂縫清理裝置中的伸縮腿架設在寬裂縫的兩側,啟動驅動電機,位于空心柱邊緣的清掃板表面的刷毛可將寬裂縫內部的灰渣進行清理;
S3:然后配制漿料,將粉料和水按照水∶粉料=0.30∶1的比例加入攪拌桶的內部,拌制時先加入三分之二的水,然后將粉料全部加入,待攪拌3-4min時再將剩余的水加入,然后再次攪拌1-2min,攪拌的過程中要停止攪拌1-2次,并將攪拌桶內壁的漿料用刮刀刮下;
S4:將拌制好的漿料傾倒在寬裂縫的內部,待漿料在裂縫的內部處于自流平狀態且其表面凸出裂縫邊緣時,采用涂抹板壓實并抹平,一次拌制的漿料在20-30min內用完;
S5:寬裂縫填補完成后,封路50-65min,然后再將裂縫周圍產生的混凝土板、碎渣以及漿料渣進行清理干凈。
針對上述中的相關技術,發明人認為:該方法采用向寬裂縫中填補漿料來對裂縫進行修補加固,這樣的方法雖然堵住了裂縫,但是橋梁使用過程中,容易在振動時使原裂縫與漿料之間再次出現裂縫,加固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對橋梁的縫隙有較好的加固效果,本申請提供一種橋梁加固結構。
本申請提供的一種橋梁加固結構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橋梁加固結構,包括橋面和裂縫,所述橋面上開設有與裂縫連通的施工坑,所述施工坑相對的兩側側壁上分別連接有墊板,其中一塊所述墊板上連接有第一連接桿,另一塊所述墊板上連接有第二連接桿,所述施工坑內設置有用于連接第一連接桿及第二連接桿的定位組件;所述施工坑內填充有混凝土。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對裂縫進行修復加固時,先將兩塊墊板連接于施工坑兩側側壁上,再將兩塊墊板上的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通過定位組件進行定位,接著向施工坑內填充混凝土,在一定程度上對橋梁的縫隙有較好的修復加固效果。
可選的,所述定位組件包括定位螺栓、連接于第一連接桿上的第一定位塊和連接于第二連接桿上的第二定位塊,所述第一定位塊上開設有與第二定位塊插接配合的插接槽,所述定位螺栓穿過第一定位塊及第二定位塊后螺紋連接有定位螺母。
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定位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時,將第二連接桿上的第二定位塊插接至第一連接桿上的第一定位塊內,再通過定位螺栓從上至下穿過第一定位塊及第二定位塊后與定位螺母螺紋配合,使第一連接桿與第二連接桿之間具有較好的連接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眾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浙江眾匯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3481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