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帶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257866.0 | 申請日: | 2020-12-2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90771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濤;田夢云;陳萬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璞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B17/221 | 分類號: | A61B17/221;A61L31/06;A61L31/02;A61L31/10;A61L31/16;A61L31/18;A61L3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項凱 |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帶有 血流 通道 支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帶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導絲,以及套設在導絲上的網狀支架主體和保護傘,所述網狀支架主體由若干根第一金屬絲沿導絲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其近端為半紡錘狀收口,遠端為開口,若干根第一金屬絲中,有第一金屬絲遠端相接形成翅膀;第一金屬絲的設置使得網狀支架主體可在自擴張的過程中有效切割血栓,使得取栓過程更加順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有血流通道的取栓支架,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急性腦卒中是當今引起死亡的第三大原因,是導致成人殘疾的首位原因,其中缺血性腦卒中約占急性腦卒中的85%。缺血性腦卒中主要由較大血管(直徑2mm)栓塞導致,而較大血管栓塞的致死率在53%~92%。可見,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殘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
目前,已經經過醫學證實的可有效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溶栓和機械取栓。其中,藥物溶栓主要針對腦梗死的早期治療,其所用的藥物主要有rt-PA(絲氨酸蛋白酶),其方法主要為利用導管將藥物置于病變位置后釋放,在局部形成一個很高的藥物濃度,rt-PA通過纖維蛋白溶解酶原精氨酸-纈氨酸激活纖溶酶原成為纖溶酶溶解血塊從而達到溶栓的目的。然而,該方法的實際溶栓率很低。據報道,發達國家的藥物溶栓治療率僅4.1~6.3%,我國的溶栓治療率則更低。因此,藥物溶栓還不能夠完全滿足臨床需求。
機械取栓則主要是通過股動脈穿刺,把取栓的器械通過血管內到達血管閉塞的位置,然后穿過閉塞血管,通過取栓的器械或出栓的導管把血栓取出,使血管血流得以恢復從而達到取栓的目的。與藥物溶栓相比,機械取栓明顯提高了血管再通率。
根據放置位置,可將機械取栓支架分為近端取栓支架(置于血栓近端)和遠端取栓支架(置于血栓遠端)。其中,近端取栓支架主要包括取栓抽吸導管,遠端取栓支架主要包括捕捉取栓支架和旋切取栓支架。而捕捉取栓支架主要包括導絲以及套設在導絲上的自擴張支架,取栓過程中,自擴張支架會在自擴張時鑲嵌到血栓中,從而切割血栓,血栓碎片通過自擴張支架的網眼進入自擴張支架的內腔空隙中。
但是,現有的捕捉取栓支架為了防止血栓逃逸,往往會講自擴張支架設置的很密,這大大阻礙了血栓的有效切割,并且,過密的自擴張支架切割而得的血栓碎片往往很小,反而容易從自擴張支架的網眼中逃走。
因此,急需設計一種可有效防止血栓逃逸的捕捉取栓支架以克服現有捕捉取栓支架存在的缺陷。
實用新型內容
[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有效防止血栓逃逸的捕捉取栓支架。
[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取栓支架,所述取栓支架包括導絲,以及套設在導絲上的網狀支架主體;所述導絲的部分絲段替換為血流通道;所述血流通道位于網狀支架主體的內部,并且,所述血流通道為管狀,其管身上設有若干第一通孔。所述近端為取栓支架靠近操作者的一端,所述遠端為取栓支架遠離操作者的一端。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血流通道的管身上沿軸向均勻分布有若干對切割而成的第一通孔;同對的兩個第一通孔關于導絲的中心線對稱設置,相鄰兩對第一通孔之間交錯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相鄰兩對第一通孔之間180°交錯設置。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網狀支架主體由若干根第一金屬絲沿導絲周向螺旋延伸而成,其近端為半紡錘狀收口,遠端為開口,若干根第一金屬絲中,有第一金屬絲遠端相接形成第一翅膀。
在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翅膀可為圓弧狀,也可為尖刺狀。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璞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未經上海璞慧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2578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