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有壓鋼管的自鎖式封堵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228043.5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74413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彭小川;許艇;裴向輝;王立群;趙春濤;李淼;穆全平;劉國強;劉玉璽;姚德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L55/11 | 分類號: | F16L55/11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鳳 |
| 地址: | 300222***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鋼管 封堵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有壓鋼管的自鎖式封堵結構,連接在兩段有壓鋼管之間,由帶有上下底的圓筒狀的圓形流道本體和堵頭構成,圓形流道本體一端帶有多個通孔作為進水端,另一端帶有多個通孔作為出水端,圓形流道本體的內壁為內螺紋結構,堵頭比圓形流道本體的長度要短,外壁帶有外螺紋,使圓形流道本體與堵頭通過螺栓連接相咬合,沿著堵頭的軸向開有相同走向的多個斜向通孔,每個斜向通孔的進出口分別位于堵頭的兩個端面上,在圓形流道本體管內流速超過一定限值后在堵頭上所產生離心力驅使堵頭在圓形流道本體流道內沿螺紋進行旋轉,并在出水端封閉水流,使流道內流速超過限值后對水流進行封堵,對管道進行自鎖。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流道封堵結構,尤其是一種用于有壓鋼管的自鎖式封堵結構。
背景技術
有壓管道等過水結構需要在特定情況下對過水流道進行封堵處理,以保證管道運行需求及結構安全。根據設計外部條件,封堵體結構主要承受內水壓力、自重等荷載,常采用瓶塞形、柱形、拱形等形式,無法適用于水流流動的管道,因而當前需要一種在一定流量內可在流道內過流,超過限制流量后可對管道進行自鎖的封堵結構。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用于有壓鋼管的自鎖式封堵結構,通過改變流道內部結構,使得當管內流速大于超過一定限值后對水流進行封堵,達到自鎖的目的。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有壓鋼管的自鎖式封堵結構,連接在兩段有壓鋼管之間,由帶有上下底的圓筒狀的圓形流道本體和堵頭構成,圓形流道本體一端帶有多個通孔,作為進水端,另一端帶有多個通孔,作為出水端,圓形流道本體的內壁為內螺紋結構,堵頭比圓形流道本體的長度要短,外壁帶有與圓形流道本體內壁的內螺紋相匹配的外螺紋,使圓形流道本體與堵頭通過螺栓連接相咬合,沿著堵頭的軸向開有相同走向的多個斜向通孔,每個斜向通孔的進出口分別位于堵頭的兩個端面上,在圓形流道本體管內流速超過一定限值后在堵頭上所產生離心力可驅使堵頭在圓形流道本體流道內沿螺紋進行旋轉,并在出水端封閉水流,使流道內流速超過限值后對水流進行封堵,對管道進行自鎖。
進水端和出水端上的通孔,在堵頭與出水端內壁相貼合時,出水端上的通孔與堵頭上的多個斜向通孔相錯開,使水流不能通過。
所述堵頭長度為圓形流道本體長度的1/3。
所述斜向通孔為4個螺旋通孔。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改變流道內部結構,使得當管內流速大于超過一定限值后對水流進行封堵,進而達到自鎖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用于有壓鋼管的自鎖式封堵結構的剖面圖。
圖2是堵頭的三維軸測圖。
圖3是堵頭的正視透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實用新型保護的范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上”、“下”、“內”、“外”、“頂/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為基于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系,僅是為了便于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22804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