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206403.1 | 申請日: | 2020-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37380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新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風塑業科技宿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02 | 分類號: | G01N3/02;G01N3/04;G01N3/44 |
| 代理公司: | 宿遷市永泰睿博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劉海莉 |
| 地址: | 223800 江蘇省宿***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便攜式 硬度計 夾持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涉及洛氏硬度計技術領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側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壁活動設置有配重塊,所述基座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壁分別固定設置有海綿護套和弓形擋桿,所述握把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架體;所述架體一側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的外壁固定設置有限位板,所述架體的頂部固定設置有讀數表。通過設置配重塊使得人們在操作洛氏硬度計時能夠減少誤差,而且配重塊可以單獨放置安裝,具有便攜性,并且螺紋桿和支撐桿位于同一垂直面使得被夾持物塊能夠固定,使得物塊不易脫落,提升裝置的固定能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洛氏硬度計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
背景技術
洛氏硬度計是世界上第一臺依據洛氏硬度試驗原理設計的,只需要單側接觸試樣就可測試金屬硬度的洛氏硬度計,依靠磁力將洛氏硬度計測頭吸附在鋼鐵表面,不需要對試樣進行支撐,洛氏硬度檢測方法的特點是操作簡單,測量迅速,并可從百分表或光學投影屏或顯示屏上直接讀數。
目前的洛氏硬度計大多都是臺式形狀,雖然穩定性能強,但是便攜能力不足,適用性一般,并且在夾持被測物塊時,沒有限位固定能力,需要人們手動操作,耗時耗力的同時測試結果也會出現些許的誤差,所以需要一種便攜能力高、固定限位能力強和數據精準的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來滿足人們的需求。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具備便攜能力高、固定限位能力強和數據精準的優點,以解決一般結構便攜能力不佳、固定限位能力弱和數據有偏差的問題。
為實現該結構便攜能力高、固定限位能力強和數據精準的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一側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的內壁活動設置有配重塊,所述基座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握把,所述握把的外壁分別固定設置有海綿護套和弓形擋桿,所述握把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架體;
所述架體一側的底部固定設置有支撐桿,所述支撐桿的頂部固定設置有支撐座,所述支撐座的外壁固定設置有限位板,所述架體的頂部固定設置有讀數表,所述架體一側的頂部活動設置有螺紋桿,所述螺紋桿的頂部固定設置有轉柄,所述螺紋桿的外壁活動設置有調節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架體的一側開設有空槽,且空槽的形狀為半圓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安裝槽的形狀大小和配重塊的形狀大小相互契合,且配重塊可單獨拿出放置。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海綿護套的形狀符合人體力學,且弓形擋桿的外壁也固定設置有海綿護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支撐座的形狀大小與限位板的形狀大小相互契合,且支撐桿和螺紋桿位于同一垂直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選技術方案,所述轉柄通過螺紋桿活動設置有架體,且調節塊的外壁設置有刻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通過設置配重塊使得人們在操作洛氏硬度計時能夠減少誤差,而且配重塊可以單獨放置安裝,具有便攜性,并且螺紋桿和支撐桿位于同一垂直面使得被夾持物塊能夠固定,使得物塊不易脫落,提升裝置的固定能力。
2、該便攜式洛氏硬度計夾持結構,通過設置海綿護套,形成能夠符合人們手形的凹槽,對人們的手進行防護,減少碰撞傷害,使得人們能夠便捷的移動攜帶洛氏硬度計,而弓形擋桿能夠增添裝置的拿取固定能力,增強便攜能力,并且人們可以利用調節塊可以對測試數據進行微調,從而提升裝置數據的準確性,而且刻度的設置也便于人們操作洛氏硬度計,簡單高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風塑業科技宿遷有限公司,未經國風塑業科技宿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20640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