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高精度光機折反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173613.5 | 申請日: | 2020-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748262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陳靜;余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貝奧新視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9/02 | 分類號: | G01B9/02;G01N21/01;G01N21/45 |
| 代理公司: | 重慶天成卓越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譚春艷 |
| 地址: | 401331 重慶市沙坪壩區富力城***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精度 光機折反 機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精度光機折反機構,包括參考臂光纖、準直鏡、第一角錐棱鏡、第二角錐棱鏡和反射鏡,第一角錐棱鏡的投射面上鍍有增透膜,第二角錐棱鏡的投射面的上半部分鍍有增透膜,下半部分為拋光面,反射鏡的其中一側鍍有內反射膜,另一側為拋光面,反射鏡的拋光面與第二角錐棱鏡的拋光面對接后固定在一起。本實用新型的反射鏡和第二錐棱鏡采用膠合內反式可以保證反射鏡始終保持潔凈,降低調節難度,節約時間和人力,并且該方式能夠保證到達反射鏡的光在幾乎沒有損耗的情況下原路反回進入光纖之中,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和調節精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精度光機折反機構,屬于光學設備領域。
背景技術
邁克爾遜干涉儀,是1883年美國物理學家邁克爾遜和莫雷合作,為研究“以太”漂移而設計制造出來的精密光學儀器。它是利用分振幅法產生雙光束以實現干涉。通過調整該干涉儀,可以產生等厚干涉條紋,也可以產生等傾干涉條紋。主要用于長度和折射率的測量。
其折反機構如圖1所示,包括參考臂光纖、準直鏡、第一角錐棱鏡、第二角錐棱鏡和反射鏡,光纖從參考臂光纖出射,經過準直鏡片準直后變為準直光,所述準直光依次進入第一角錐棱鏡和第二角錐棱鏡后到達反射鏡,然后返回進入參考臂光纖。反射鏡和第二角錐棱鏡分開,第二角錐棱鏡的投射面上和第一角錐棱鏡的投射面上均有增透膜,反射鏡的反射膜位于靠近第二角錐棱鏡的一側。
因為光纖的直徑特別小,在微米級,所以反回光纖的光的X、Y方向些微有些偏差就會導致光能損耗,也就是說反射鏡和第二錐棱鏡分離式,如圖1,反射鏡的感度高,反射鏡反射后由于微小角度的偏差,經過長距離的傳播,極難調試到反射光剛好進入光纖,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高精度光機折反機構。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和調節精度,方便調節。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精度光機折反機構,包括參考臂光纖、準直鏡、第一角錐棱鏡、第二角錐棱鏡和反射鏡,光纖從參考臂光纖出射,經過準直鏡片準直后變為準直光,所述準直光依次進入第一角錐棱鏡和第二角錐棱鏡后到達反射鏡,然后返回進入參考臂光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錐棱鏡的投射面上鍍有增透膜,所述第二角錐棱鏡的投射面的上半部分鍍有增透膜,下半部分為拋光面,所述反射鏡的其中一側鍍有內反射膜,另一側為拋光面,所述反射鏡的拋光面與第二角錐棱鏡的拋光面對接后固定在一起。
上述方案中:所述反射鏡的拋光面與第二角錐棱鏡的拋光面膠合。
光線從參考臂光纖出射,經準直鏡片準直后變為準直光,準直光再進入第一角錐棱鏡和第二角錐棱鏡,最后到達反射鏡。角錐棱鏡具有入射光平行出射光的特點,反射鏡具有原路反射的特點,因此到達反射鏡的光線會原路反回最后進入參考臂光纖。
反射鏡鍍膜內反射膜,第二角錐棱鏡的投射面上半部分是高透過,下半部分是不鍍膜的拋光面與反射鏡膠合后,反射鏡的反射面和角錐棱鏡的投射面高度平行。這樣,就省去了調試的一個變量,大大增加了工程的可行性。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反射鏡和第二錐棱鏡采用膠合、內反射式可以保證反射鏡始終保持潔凈,降低調節難度,節約時間和人力,并且該方式能夠保證到達反射鏡的光在幾乎沒有損耗的情況下原路反回進入光纖之中,這樣極大的提高了光能的利用率和調節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入射光)。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出射光)。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貝奧新視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未經重慶貝奧新視野醫療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1736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