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眼部吸氧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140003.5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9688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3 |
| 發明(設計)人: | 曾文利;黃瓊;占夢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H33/14 | 分類號: | A61H33/14;A61F9/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科皓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胡甜甜 |
| 地址: | 430072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眼部 吸氧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眼部吸氧裝置,包括眼罩、彈性頭帶、第二輸氧管和兩個第一輸氧管,所述彈性頭帶與眼罩左右兩側固定連接,所述眼罩左右兩側底端分別開設有眼罩端連接口,兩個所述眼罩端連接口分別與第一輸氧管的一端可拆卸連接,兩個所述第一輸氧管另一端通過三通管道與第二輸氧管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輸氧管的另一端設有氧氣連接口。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易于實用,在現有的病房吸氧眼罩的基礎上,更改了眼罩外形,加大了氧氣通過的流量,方便患者使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眼部吸氧裝置。
背景技術
角膜內皮損傷是白內障術后常見的并發癥,嚴重的角膜內皮損傷可導致角膜失代償。且手術創傷、原發角膜內皮疾病、材料毒性反應、后彈力層脫離、術后炎癥反應和青光眼等均可能引起白內障術后持續的嚴重角膜水腫和角膜失代償,影響手術效果,目前白內障術后角膜水腫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控制炎癥、降低眼壓和使用高滲藥物等,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或角膜內皮移植。相關動物和人體試驗中已證實高壓氧可有效緩解患者角膜水腫,經角膜局部氧療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目前臨床上現有一種方便使用的眼科吸氧眼罩,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發現,由于受吸氧眼罩結構的限制,氧管連接口經常出現松動、斷開的情況,且眼罩底部與患者面部貼合度欠佳。因此,新的眼科局部吸氧工具亟待研究、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眼部吸氧裝置,該裝置用于患者角膜吸氧治療時,將氧氣從中央供氧裝置輸送至眼部局部。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眼部吸氧裝置,包括眼罩2、彈性頭帶1、第二輸氧管8和兩個第一輸氧管6,所述彈性頭帶1與眼罩2左右兩側固定連接,所述眼罩2左右兩側底端分別開設有眼罩端連接口5,兩個眼罩端連接口5分別與兩個第一輸氧管6的一端可拆卸連接,該兩個第一輸氧管6的另一端通過三通管道7與第二輸氧管8的一端固定連接,所述第二輸氧管8的另一端設有氧氣連接口4。氧氣連接口4可與病房中心供氧裝置連接,進行氧氣輸送。
進一步地,所述眼罩2上部左右兩側各設有一透氣孔3。所述透氣孔3能夠助于平衡眼罩2內外氧分壓。
進一步地,所述眼罩2為醫用無毒PVC材質。
使用時,先將兩個第一輸氧管6與眼罩端連接口5相連接,再將第二輸氧管8末端的氧氣連接口4與病房中心供氧裝置連接,打開供氧裝置氧流量開關,調節氧流量1L/min,將所述彈性頭帶1套在患者頭部,調整所述眼罩2在患者面部的位置,吸氧時囑患者眼睛可自然睜開及眨眼;3次/d,30min/次,所述透氣孔3可有助于平衡眼罩2內外氧分壓,所述三通管道7加大了氧氣通過的速率和流量,所述眼罩2底部為軟質PVC材質,可緊貼患者眼周皮膚,無需再行膠布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緊湊,成本低廉,易于實用,在現有的病房吸氧眼罩的基礎上,更改了眼罩外形,加大了氧氣通過的流量,方便患者使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彈性頭帶,2-眼罩,3-透氣孔,4-氧氣連接口,5-眼罩端連接口,6-第一輸氧管,7-三通管道,8-第二輸氧管。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中上下左右方位均為眼部吸氧裝置正常使用佩戴時的方位。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大學,未經武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14000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連接穩固的中空玻璃
- 下一篇:一種消防車載定位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