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131831.2 | 申請日: | 2020-12-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35545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邱文凱;羅賢鵬;余愛萍;胡鵬鶴;陶建國;鄭博文;占鴻翔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26 | 分類號: | B60H1/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李興林 |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客車 前內頂 裝飾 結構 | ||
1.一種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頂風腔(3)和側風腔(8),所述頂風腔(3)和所述側風腔(8)連通在一起,所述頂風腔(3)設置在前內頂(1)上,所述頂風腔(3)的前側設置有擋板(2),所述擋板(2)上設置有用于與客車通風道連通的進風孔(4),所述頂風腔(3)的底部設置有多個貫穿的頂通風孔(5),所述頂通風孔(5)和所述進風孔(4)通過所述頂風腔(3)連通,所述前內頂(1)左右兩側的外壁上設置有側裝飾件(6),所述側裝飾件(6)上設置有L型腔體,所述L型腔體的外側設置有側風腔(8),所述L型腔體下部的橫向腔體上設置有多個側通風孔(7),所述側通風孔(7)和所述頂風腔(3)通過所述側風腔(8)連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通風孔(5)的數量設置為五個,所述側通風孔(7)的數量設置為三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風腔(3)的截面設置為漸變狀且靠近所述擋板(2)一端的截面大于另一端的截面,所述頂風腔(3)完全蓋住所述頂通風孔(5),所述頂風腔(3)與所述前內頂(1)的內表面、所述擋板(2)相接觸處密封貼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風腔(3)與所述前內頂(1)的內表面、所述擋板(2)相接觸處通過聚氨酯玻璃膠粘接密封。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風腔(8)設置為L形結構,所示L形結構進風一側的截面積大于出風一側的截面積,所述頂風腔(3)上設置有與所述側風腔(8)連通的對接口,所示L形結構進風一側與所述對接口連通,所示L形結構出風一側完全蓋住所述側通風孔(7),所述側風腔(8)與所述側裝飾件(6)相接觸處密封貼合。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風腔(8)與所述側裝飾件(6)相接觸處通過聚氨酯玻璃膠粘接密封。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風腔(8)的頂部開口與所述頂風腔(3)側面的所述對接口連通,所述側風腔(8)與所述頂風腔(3)的連接處密封貼合。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風腔(8)與所述頂風腔(3)的連接處通過打膠或發泡密封。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客車前內頂和側圍裝飾件的風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頂風腔(3)和所述側風腔(8)內壁的棱邊處通過倒圓角處理為弧形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未經江西博能上饒客車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131831.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散熱效率高的電動摩托車電機
- 下一篇:一種反無人機移動偵測管制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