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高效絮凝沉淀池強化氨氮處理MBBR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3100809.1 | 申請日: | 2020-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299758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28 |
| 發明(設計)人: | 韓文杰;吳迪;黃子進;周家中;宋平周;管勇杰;關闖;李新利;劉宜龍;路暉;李洪禹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青島智地領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肖峰 |
| 地址: | 2665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效 絮凝 沉淀 強化 處理 mbbr 系統 | ||
1.一種高效絮凝沉淀池強化氨氮處理MBBR系統,其包括反應池、總進水管路及總出水管路,所述的反應池內從前往后依次被分隔為絮凝反應區、沉淀區、曝氣反應區及出水區,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絮凝反應區的池體上,所述的總出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出水區的池體上,待處理水從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進入,依次經過絮凝反應區、沉淀區、曝氣反應區及出水區后,通過所述的總出水管路排出;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的絮凝反應區的反應池的池底為水平設計,從所述的出水區至沉淀區處對應的反應池的池底為斜向下設計并形成一坡度,所述的坡度的范圍為2~5%,位于沉淀區處的反應池的池底位置最低,在反應池的池底位置最低處設置有第一集泥斗;所述的曝氣反應區底部的池底為水平設計,在所述的曝氣反應區的池底與所述的反應池的池底之間設置有過泥通道;
所述的沉淀區的出水端上部設置有出水堰,所述的出水堰的上沿低于運行水位,通過所述的出水堰出水進入所述的曝氣反應區;
在所述的曝氣反應區內設置有懸浮載體、曝氣管路,在所述的曝氣反應區的進水端底部設置有第一攔截篩網,曝氣反應區內脫落的生物膜通過其進水端底部設置的第一攔截篩網進入所述的過泥通道,并順著所述的過泥通道流向所述的沉淀區內的第一集泥斗;
所述的出水區的底部設置有第二集泥斗,在所述的第二集泥斗內設置排泥泵和與其連接的排泥管,所述的排泥管的出泥口恰好位于所述的第一攔截篩網下方的過泥通道底部,所述的排泥管的出泥口的上方設置有過泥擋板,所述的過泥擋板為雙擋板設計,分別包括前擋板和后擋板,其中,所述的前擋板位于所述的過泥通道與沉淀區之間,所述的前擋板的上部連接所述的第一攔截篩網的前端,下部向所述的沉淀區延伸,所述的過泥擋板與垂直方向呈45~60°夾角,所述的過泥擋板的水平長度小于所述的出水堰的水平長度;所述的后擋板與所述的前擋板相互平行,所述的后擋板的上部連接所述的第一攔截篩網的后端;
所述的出水區內脫落的生物膜進入所述的第二集泥斗,并在排泥泵作用下通入沉淀區,并流向沉淀區內的第一集泥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絮凝沉淀池強化氨氮處理MBBR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總進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絮凝反應區上部的池體上,所述的總出水管路連接在所述的出水區上部的池體上,所述的絮凝反應區與所述的沉淀區之間通過配水花墻保持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絮凝沉淀池強化氨氮處理MBBR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曝氣反應區與出水區之間設置有第二攔截篩網,通過所述的第二攔截篩網保持連通;在所述的曝氣管路上設置有曝氣閥,所述的曝氣管路的布置方式與過水方向保持垂直,所述的曝氣管路設置有若干根,其采用不均勻布置方式,沿水流方向布置逐漸密集。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絮凝沉淀池強化氨氮處理MBBR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攔截篩網的寬度與所述的曝氣反應區池底的寬度一致,長度為曝氣反應區池底長度的10~2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高效絮凝沉淀池強化氨氮處理MBBR系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出水區內設置有導流墻,所述的導流墻的上端高于系統內液面,其下端與出水區的池底的垂直距離為1.0~1.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思普潤水處理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3100809.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