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弧風洞供氣調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984163.1 | 申請日: | 2020-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87488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03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廣濤;馬百賀;焦方坤;韓春華;劉祥;劉官;付建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M9/04 | 分類號: | G01M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李斌 |
| 地址: | 10007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弧 風洞 供氣 調壓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飛行器氣動力實驗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弧風洞供氣調壓裝置,包括殼體、彈性部件、活門座、驅動部件和回彈部件;彈性部件、活門座、驅動部件和回彈部件自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殼體內部;殼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殼體的底端開設有進油孔;活門座的下方與回彈部件上方的空間為第一腔體,回彈部件的下表面與殼體之間的空間為第二腔體;進氣口與第一腔體可閉合連通,出氣口與第一腔體連通,進油孔與第二腔體連通。本實用新型的供氣調壓裝置結構簡單,工作穩定性強,氣體壓力可連續調節,同時穩定響應時間短,有效克服了傳統調壓閥門結構復雜、穩定性不足、壓力響應時間較長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飛行器氣動力實驗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電弧風洞供氣調壓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航天飛行器技術的迅猛發展,飛行器外形結構日益復雜、飛行空域日益擴大,高空稀薄過渡流區及近連續流區飛行時間大幅度增加,粘性、稀薄、高溫等多種效應相互耦合,流動現象和機理相當復雜,導致高空高馬赫數跨越連續和稀薄流區的氣動問題日益突出。因此,需要建設高溫高速風洞進行試驗模擬研究。
電弧風洞具有高焓、高熱流、長時間、高空層流模擬能力,是進行高超聲速飛行器熱防護與熱結構試驗考核的重要地面試驗設備之一。風洞運行時高壓氣流經電弧加熱器加熱,通過噴管膨脹加速,形成高溫射流,對安裝在噴管出口的試件進行燒蝕試驗,試驗后的氣流進入擴壓器減速,通過冷卻器冷卻至常溫后進入真空容器。
在航天領域,通過電弧風洞電離高壓空氣,產生高溫高速氣流,進而實現對高速飛行器高空氣動熱環境的模擬,需要為電弧風洞提供壓力穩定的氣流。然而,傳統的電弧風洞調壓閥結構較為復雜,同時壓力穩定響應時間較長,無法滿足試驗的需求。
因此,開發一種新型的電弧風洞供氣調壓裝置,以解決上述問題,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需解決的一項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弧風洞供氣調壓裝置,該供氣調壓裝置克服了傳統調壓閥門穩定性不足、壓力穩定響應時間較長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電弧風洞供氣調壓裝置,包括殼體、彈性部件、活門座、驅動部件和回彈部件;
所述彈性部件、所述活門座、所述驅動部件和所述回彈部件自上而下依次設置在所述殼體內部;
所述殼體的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進氣口和出氣口,所述殼體的底端開設有進油孔;
所述活門座的下方與所述回彈部件上方的空間為第一腔體,所述回彈部件的下表面與所述殼體之間的空間為第二腔體;
所述進氣口與所述第一腔體可閉合連通,所述出氣口與所述第一腔體連通,所述進油孔與所述第二腔體連通。
進一步,所述第一腔體包括上腔體和下腔體,所述上腔體和所述下腔體通過所述殼體內部設置的多個第一通孔連通;
所述進氣口與所述上腔體可閉合連通,所述出氣口與所述上腔體連通。
進一步,所述殼體的頂部和底部分別通過鎖緊螺栓固定設置有上法蘭和下法蘭;
所述進油孔開設在所述下法蘭上,且所述回彈部件的下方與所述下法蘭之間的空間為第二腔體。
進一步,所述彈性部件包括限位桿、限位套和套設在所述限位套上的彈簧;
所述限位桿的一端與所述活門座的上表面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限位套的下表面開設的中心凹槽相抵;
所述限位套的頂部與所述上法蘭固定連接,且所述限位套的長度小于所述彈簧自然狀態下的長度;
所述彈簧的兩端分別與所述上法蘭的下表面和所述活門座的上表面相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未經中國航天空氣動力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98416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