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電廠煤斗堵煤治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981007.X | 申請日: | 2020-12-1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05863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蒲建偉;蒲建泉;崔健;楊懷忠;高峰;嚴志堅;劉月富;張魁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陜西國華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D88/54 | 分類號: | B65D88/54;B65D90/00;B65D90/48;B65D88/74;B65D88/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李瀟 |
| 地址: | 100025***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電廠 煤斗堵煤 治理 裝置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電廠煤斗堵煤治理裝置,包括空預器、電除塵器、送風機、引風機、一次風機、省煤器、煤斗、羅茨風機和煤斗氣化裝置,空預器的一側與省煤器的一側,送風機的排氣端與一次風機的排氣端均與空預器連通,空預器遠離省煤器的一側與電除塵器的一側連通,電除塵器遠離空預器的一側與引風機的排氣端連通;本實用新型通過運行狀態下氣化系統煙氣與煤斗原煤混合后溫度按照運行規程不應高于75攝氏度,防止在制粉系統調節煤粉溫度過程中發生爆燃等事故,依據此邊界條件,在各煤斗出口設置溫度測點以供調節磨煤機出力,設計邏輯條件使得原煤外在水份值盡可能多的低于特定值,確保煤斗原煤顆粒具有良好的流通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計算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電廠煤斗堵煤治理裝置。
背景技術
在火力發電廠正常運行過程中,尤其是隨著環境保護的要求逐年提升,使得原煤水分含量提高,但帶來煤斗內原煤更易于搭拱、蓬煤、結塊而堵煤,防止堵煤和輸煤系統粉塵治理更是作為一對矛盾體,成為正常生產的老大難的問題,煤斗作為火電廠輸煤系統與制粉系統的銜接設備,其正常運行對實現鍋爐負荷增減有決定作用。為保證火電廠輸煤、給煤正常,煤斗應時刻保持原煤的流通性。
目前,造成火電廠煤斗在運行中發生積煤、堵煤現象的原因除了煤斗本身設計因素外,還和原煤的組份有關,主要是指原煤的外在水份與原煤在煤斗內的內摩擦力的變化關系,發生堵煤現象時原煤外在水份一般在8%~12%區間內,在10%時最容易堵煤,這樣降低了煤斗的流通性,降低了輸煤效率,為此提出一種電廠煤斗堵煤治理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電廠煤斗堵煤治理裝置,具備可提高煤斗的流通性和提高輸煤效率的優點,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廠煤斗堵煤治理裝置,包括空預器、電除塵器、送風機、引風機、一次風機、省煤器、煤斗、羅茨風機和煤斗氣化裝置,所述空預器的一側與省煤器的一側,所述送風機的排氣端與一次風機的排氣端均與空預器連通,所述空預器遠離省煤器的一側與電除塵器的一側連通,所述電除塵器遠離空預器的一側與引風機的排氣端連通,所述煤斗均通過管道與空預器的一側、一次風機的排氣端和送風機的排氣端連通,所述空預器與煤斗之間設置有爐體,所述空預器的排氣端與爐體的進氣端連通。
優選的,所述煤斗的底部與煤斗氣化裝置固定,所述羅茨風機通過管道與煤斗氣化裝置連通。
優選的,所述送風機和一次風機的進氣端進連通有空氣濾芯。
優選的,所述引風機的排氣端設置有氣化系統煙氣管道調節擋板門及其開度反饋,在氣化系統母管至各煤斗氣化板之間設置有調節擋板門及其開度反饋。
優選的,所述一次風機的排氣端通過管道與煤斗氣化裝置的母管連通,所述煤斗氣化裝置母管設置有壓力變送器和熱電偶各三個。
優選的,所述煤斗的排料端連通有磨煤機,所述煤斗的進料口固定安裝有溫度測量儀。
優選的,所述煤斗氣化裝置包括氧化鈷傳感器、火災報警氧量和一氧化碳傳感器,且氧化鈷傳感器的數量為兩個。
優選的,所述煤斗的側面安裝有兩層環形氣化板,由煤斗氣化裝置的母管分四根分支管道至煤斗的側面形成環形氣化板。
優選的,所述煤斗的數量為四到六個,所述煤斗通過給煤機與磨煤機連通。
優選的,所述煤斗氣化裝置包括DCS點位及邏輯,且DCS卡件上敷設電纜,所述煤斗氣化裝置設置煙氣擋板門,且二次擋板門的數量為十二個,一次擋板門的數量為兩個。
本申請實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個技術方案能夠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通過引風機后煙氣,一方面可以獲得較高的煙氣溫度,另一方面煙氣含氧量較低,一般為3%~8%,滿足煤斗內對流換熱、防爆的要求,氣化系統中增加羅茨風機保證煙氣流速充分換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陜西國華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國華電力分公司;陜西國華錦界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西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981007.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