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有機剩余物水解處理裝置的攪拌機構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889969.2 | 申請日: | 2020-12-0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97403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03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忠;周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坤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J19/20 | 分類號: | B01J19/20;B01J19/00;B01J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工信聯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66 | 代理人: | 白曉晰 |
| 地址: | 310005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莫干山路***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剩余物 水解 處理 裝置 攪拌 機構 | ||
本申請提供了一種有機剩余物水解處理裝置的攪拌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軸、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以及第三攪拌器;傳動軸傳動連接于驅動裝置的輸出軸上,并同軸伸入到水解處理裝置中;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和第三攪拌器依次同軸設置在傳動軸上。驅動機驅動傳動軸,并經傳動軸帶動各攪拌器轉動。第三攪拌器對水解處理裝置的底部進行攪拌,避免了底部淤積;第二攪拌器對水解處理裝置內的有機剩余物進行翻滾攪拌,使得攪拌更加充分;第一攪拌器對水解處理裝置內的上部進行攪拌,在攪拌的同時避免對水解處理裝置頂部的沖擊。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有機剩余物水解技術領域,具體涉及有機剩余物水解處理裝置的攪拌機構。
背景技術
當今,人們更加注重于垃圾分類,以及對分類好的垃圾進行處理,不僅能夠對資源進行回收利用,還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在日常的生產生活的垃圾類別中,還會涉及到一些可以再次利用的有機剩余物,有機剩余物包括廚余垃圾、丟棄的菜葉、農田秸稈以及畜牧養殖產生的糞便等。現有技術中對有機剩余物的的處理較為困難,并且,有機剩余物的存放時間有限,否則會發酵腐爛,散發出惡臭氣味,容易滋生細菌以及影響生產等問題。
現有技術中,有機剩余物的處理較為繁重,且成本較高,還沒有有效的處理有機剩余物的完善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有機剩余物水解處理裝置的攪拌機構,以實現對有機剩余物的充分攪拌,達到充分水解反應。
本申請提供一種有機剩余物水解處理裝置的攪拌機構,包括驅動裝置、傳動軸、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以及第三攪拌器;
所述傳動軸傳動連接于所述驅動裝置的輸出軸上,并同軸伸入到水解處理裝置中;
所述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和第三攪拌器依次同軸設置在所述傳動軸上。
進一步地,還包括一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與所述驅動裝置電性連接,并控制所述驅動裝置驅動所述第一攪拌器、第二攪拌器以及第三攪拌器。
進一步地,還包括:
軸座,其同軸設于所述水解處理裝置中的底部,所述傳動軸的端部可轉動的設置在所述軸座中。
進一步地,所述軸座包括:
軸座本體;
支撐桿,所述支撐桿分別連接所述軸承本體和所述水解處理裝置的內壁面。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桿設置有至少兩個,至少兩個所述支撐桿分別均勻的連接在所述軸座的周向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攪拌器設置在所述水解處理裝置內的頂部位置;
所述第一攪拌器包括:
固定套,其周向上開設有螺紋孔;
固定螺栓,其能夠螺紋穿設于所述固定套上;
螺旋槳葉,其設于所述固定套上。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攪拌器設置在所述水解處理裝置內的中部位置;
所述第二攪拌器包括:
第一螺旋槳葉,其螺旋連接在所述傳動軸上;
第二螺旋槳葉,其螺旋連接在所述傳動軸上,且所述第二螺旋槳葉和所述第一螺旋槳葉成對設置;
連接桿,若干連接桿徑向穿過所述傳動軸,各所述連接桿的兩端分別連接所述第一螺旋槳葉和第二螺旋槳葉。
進一步地,所述第二攪拌器還包括下彎攪拌部;
所述下彎攪拌部包括:所述第一螺旋槳葉和所述第二螺旋槳葉的底端朝向所述水解處理裝置的底端彎曲設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坤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坤靈環境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88996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報警器的泌尿外科尿袋
- 下一篇:一種汽車格柵的雙色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