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張緊調節機構、傳送機構及3D打印機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832057.1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35424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08 |
| 發明(設計)人: | 劉輝林;唐京科;陳春;敖丹軍;呂勝員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64/30 | 分類號: | B29C64/30;B33Y30/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8000 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民治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調節 機構 傳送 打印機 | ||
本實用新型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張緊調節機構、傳送機構及3D打印機。該張緊調節機構用于調節傳送機構的傳送帶的松緊度。具體包括固定座、滑動件和手輪。固定座固定設置,固定座具有調節孔和滑槽。滑動件包括相連的連桿和連接部,傳送機構的從動輪可轉動地連接于連接部。連接部位于固定座內,連桿活動地穿設于調節孔,且能夠沿調節孔的軸向移動,以帶動連接部沿滑槽滑動。手輪與連桿穿出調節孔的端部螺紋連接。傳送機構包括上述張緊調節機構。3D打印機包括上述傳送機構。通過轉動手輪調節從動輪與主動輪之間的輪距,從而快速、精確地調節傳送帶的松緊度,提高了調節效率和調節精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3D打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張緊調節機構、傳送機構及3D打印機。
背景技術
采用傳送帶進行傳送打印平臺或打印噴頭的3D打印機在使用一定時間后,傳送帶會出現松動的現象,容易發生打滑、丟步,從而導致打印失敗或打印件表面錯位的問題。
目前,普遍通過人工進行調節,依靠操作者的主觀經驗調節傳送帶的松緊程度,容易導致傳送帶過緊或過松,皮帶過緊會增加電機側向負載及扭矩,增加運動阻力,縮短電機壽命。人工調節方式存在的問題是:操作繁瑣,調節效率較低,調節精度較差,不利于批量生產。
因此,需要一種張緊調節機構、傳送機構及3D打印機來提高傳送帶的調節精度以及調節效率。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張緊調節機構,以解決人工調節傳送帶效率低、精度差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張緊調節機構,用于調節傳送機構的傳送帶的松緊度,包括:
固定座,固定設置,所述固定座具有調節孔和滑槽;
滑動件,所述滑動件包括相連的連桿和連接部,所述傳送機構的從動輪可轉動地連接于所述連接部;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固定座內,所述連桿活動地穿設于所述調節孔,且能夠沿所述調節孔的軸向移動,以帶動所述連接部沿所述滑槽滑動;
手輪,所述手輪與所述連桿穿出所述調節孔的端部螺紋連接。
優選地,所述手輪的外周面具有沿其周向等間距設置的刻線。
優選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前板和兩個側板,兩個所述側板垂直連接于所述前板上相對的兩端,并與所述前板共同圍成U型座,所述前板開設有所述調節孔,所述側板開設有所述滑槽,所述連接部位于所述U型座內。
優選地,所述側板上遠離所述前板的端部還開設有固定孔,所述側板通過所述固定孔固定設置于所述傳送機構的基座上。
優選地,所述固定座還包括頂板,所述頂板蓋合于所述U型座的頂端且位于所述連接部的上方。
優選地,所述頂板分別與所述前板的上端和兩個所述側板的部分上端相連,并對所述固定孔進行讓位。
優選地,所述連接部包括第一板和兩個第二板,兩個所述第二板垂直連接于所述第一板上相對的兩端,并與所述第一板共同圍成U型夾,所述連桿與所述第一板位于所述U型夾的外壁相連;所述第二板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從動輪能夠位于所述U型夾內,并與所述定位孔同軸連接。
優選地,所述張緊調節機構還包括固定軸,所述固定軸能夠依次穿過所述滑槽、所述定位孔與所述從動輪,以使所述連接部能夠沿所述滑槽滑動。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傳送機構,以解決人工調節傳送帶效率低、精度差的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創想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83205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斷料檢測機構及3D打印機
- 下一篇:一種耗材回收盒、噴頭組件及3D打印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