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無人值守、高效低耗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825455.0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06026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肖海云;張小剛;肖濱鴻;吳鋒;姜劉志;徐婷婷;鄭銳濱;盧芬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4 | 分類號: | C02F9/14 |
| 代理公司: | 重慶憨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261 | 代理人: | 楊靜 |
| 地址: | 400020***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無人 值守 高效 低耗 農村 生活 污水處理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無人值守、高效低耗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預處理單元、主反應單元和設備艙;所述預處理單元包括相互連通的隔油池和泵池,所述隔油池一端作為進水口,所述泵池一端作為出水口;所述主反應單元包括依次序設置并連通的的預沉調節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混合絮凝槽、配水渠、沉淀池、集水槽和儲泥池,所述預沉調節池與所述儲泥池連通,增投了新型高效活性懸浮生物載體而形成一種泥膜復合工藝,使固相生物膜和液相活性污泥發揮各自生物降解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克服了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生物量不足的缺點,提高了污水處理容積負荷率,提高了處理效率并大幅度減小占地面積。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無人值守、高效低耗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廣泛應用的農村污水處理工藝以傳統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接觸氧化法為主。其中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是一種成熟穩定的污水處理工藝,適用于處理凈化程度和穩定程度較高的污水。但它同時存在如下缺點:曝氣池容積大,占地面積多,基建投資多;為避免曝氣池首端混合液處于缺氧或厭氧狀態,進水有機負荷不能過高,因此曝氣池容積負荷一般較低;曝氣池末端有可能出現供氧速率大于需氧速率的現象,動力消耗較大;對沖擊負荷適應能力較差。
生物接觸氧化法目前在農村污水處理領域應用越來越廣泛,它具有容積負荷高,污泥生物量大,處理效率較高,抗沖擊負荷能力強,占地面積小等眾多優點,但同時該工藝存在如下缺點:生物膜的厚度過厚后容易引起填料堵塞。日常清洗維護麻煩;大量后生動物容易造成生物膜瞬時大塊脫落影響出水水質;接觸填料直接影響均勻地曝氣與攪拌、水下設施的安裝與維護。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提供了一種無人值守、高效低耗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因增投了新型高效活性懸浮生物載體而形成一種泥膜復合工藝,使固相生物膜和液相活性污泥發揮各自生物降解優勢,實現優勢互補,克服了傳統的活性污泥法生物量不足的缺點,提高了污水處理容積負荷率,提高了處理效率并大幅度減小占地面積。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無人值守、高效低耗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其包括預處理單元、主反應單元和設備艙;所述預處理單元包括相互連通的隔油池和泵池,所述隔油池一端作為進水口,所述泵池一端作為出水口;所述主反應單元包括依次序設置并連通的的預沉調節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混合絮凝槽、配水渠、沉淀池、集水槽和儲泥池,所述預沉調節池與所述儲泥池連通,并通過設置在預沉調節池內的排泥泵將污泥排至儲泥池,所述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內分別設有懸浮生物載體,所述混合絮凝槽和配水渠依次且呈高低狀態設置在所述第二好氧池中上部與所述沉淀池之間,且所述混合絮凝槽和配水渠之間通過出水堰板隔開,所述配水渠底部與所述沉淀池之間設有配水花墻,所述沉淀池的污泥排出口分別與儲泥池、混合絮凝槽和泵池的出水口連接,所述集水槽設有集水堰板;所述設備艙包括鼓風曝氣裝置、加藥裝置、配電裝置和控制裝置,用于加藥以及向第一好氧池和第二好氧池曝氣,并完成配電以及系統控制。
作為優選的,所述隔油池、泵池、預沉調節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沉淀池和儲泥池分別設有檢修孔井筒。
作為優選的,所述隔油池內設有第一提籃格柵,所述隔油池和所述泵池之間依次設有隔油擋板和第一過水隔板。
作為優選的,所述預沉調節池與所述沉淀池底部均設有找坡。
作為優選的,所述隔油池和所述泵池集成為第一罐體,所述預沉調節池、第一好氧池、第二好氧池、混合絮凝槽、配水渠、沉淀池、集水槽和儲泥池集成為第二罐體。
作為優選的,預沉調節池與所述第一好氧池之間,以及所述第一好氧池與所述第二好氧池之間分別設有第二過水隔板。
作為優選的,所述第一好氧池和所述第二好氧池內分別設有穿孔曝氣管,所述穿孔曝氣管通過曝氣管道分別與所述設備艙的鼓風曝氣裝置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市環境保護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82545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防繞線的虛擬現實游戲設備
- 下一篇:一種小腸黏膜酶解法制備肝素鈉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