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A柱結構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823025.5 | 申請日: | 2020-11-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735198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賓;孟明亮;溫旭瑞;單文華;高鳳武;岳占芳;馬國權;吳昊;白育亮;劉丁丁;慈奕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2D25/04 | 分類號: | B62D25/04 |
| 代理公司: |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13120 | 代理人: | 柳萌 |
| 地址: | 071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構 車輛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A柱結構及車輛,屬于車輛技術領域,包括A柱內板、A柱加強板和彈性吸能組件,A柱內板和A柱加強板之間構成吸能腔,彈性吸能組件設置于吸能腔內。本實用新型提供的A柱結構,只需在現有A柱內板與A柱加強板之間的吸能腔內設置彈性吸能組件,在車輛發生碰撞,A柱結構遭受擠壓潰變時,彈性吸能組件能夠起到吸能、隔聲和支撐的作用,從而提高A柱結構的碰撞安全性能,滿足碰撞的法規要求,提高對車內乘員的安全保護作用。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車輛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A柱結構及車輛。
背景技術
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長,交通事故的頻繁發生,車輛安全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汽車交通事故中,正面碰撞發生的幾率最大,在汽車的正面碰撞中又以偏置碰撞所占比率最大,而在評價汽車安全性指標中,25%小重疊碰撞又被稱為全球最嚴苛的汽車碰撞測試。
A柱結構為車身偏置碰撞中的主要受力結構之一,常規的A柱結構包括A柱內板、A柱外板和A柱加強板。在偏置碰撞尤其是更為嚴苛的25%的小重疊碰撞測試中,常規的A柱結構壓潰撕裂,變形嚴重,無法滿足碰撞測試的要求,車輛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A柱結構,旨在解決常規的A柱結構無法滿足小重疊碰撞測試要求,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A柱結構包括A柱內板、A柱加強板和彈性吸能組件,所述A柱內板和所述A柱加強板之間構成吸能腔,所述彈性吸能組件設置于所述吸能腔內。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彈性吸能組件包括支撐載體和設置于所述支撐載體上的彈性體,所述支撐載體與所述A柱內板和所述A柱加強板之間設有緩沖空間,所述緩沖空間內全部或部分填充有所述的彈性體。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支撐載體包括支撐部和連接部,所述支撐部在所述吸能腔內隨形設置,所述彈性體固定于所述支撐部的表面,所述連接部固定于所述支撐部長度方向的兩端,所述支撐載體通過兩端的所述連接部與所述A柱加強板連接。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彈性體為橡膠制件,所述彈性體膠接于所述支撐部上。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支撐部為非金屬制件。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連接部為金屬制件。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連接部通過緊固件與所述A柱加強板連接。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支撐部的表面設有加強肋。
作為本申請另一實施例,所述支撐載體設有用于避讓車窗滴水管的避讓空間。
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車輛,包括所述的A柱結構。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A柱結構的有益效果在于: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A柱結構,只需在現有A柱內板與A柱加強板之間的吸能腔內設置彈性吸能組件,在車輛發生碰撞,A柱結構遭受擠壓潰變時,彈性吸能組件能夠起到吸能、隔聲和支撐的作用,從而提高A柱結構的碰撞安全性能,滿足碰撞的法規要求,提高對車內乘員的安全保護作用;并且,由于安裝彈性吸能組件時,無需改變現有A柱結構,安裝簡單方便。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車輛,由于安裝了上述的A柱結構,因此能夠提高車輛碰撞性能,滿足25%小重疊碰撞測試要求,提高乘車人員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A柱結構的斷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長城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82302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智能冷藏柜管理服務器
- 下一篇:鋰離子電池性能檢測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