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808618.4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07133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31 |
| 發明(設計)人: | 周有良;楊慶貴;王建斌;趙亞峰;王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海關 |
| 主分類號: | A01M1/02 | 分類號: | A01M1/02;A01M1/22 |
| 代理公司: | 蘇州拓云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344 | 代理人: | 李鋒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蜚蠊 誘捕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包括固定殼、入口、頂蓋、透氣窗、連接線、輔助裝置、電網和插槽,本實用新型通過在固定殼內上端安裝有輔助裝置,輔助裝置內安裝有放置機構,放置機構底部的底框可以對誘蟲劑的放置,且底框可實現快速拆卸,便于誘蟲劑的放置;在輔助裝置內安裝有獨立的電機,電機驅動底部的攪拌機構運動,即可使得掃動板對底框內的誘蟲劑進行攪拌,加速氣味的散出,便于對蜚蠊更好的吸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具體是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涉及蜚蠊誘捕相關領域。
背景技術
蜚蠊一般指蟑螂,蟑螂,泛指屬于“蜚蠊目”(學名)的昆蟲,屬于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俗稱蟑螂,是常見的醫學昆蟲,蜚蠊屬于生活中的害蟲,需要利用到專用的誘捕裝置對其進行誘捕,誘捕后對其進行消滅。
在現有的蜚蠊的誘捕裝置進行實際使用過程中,大多采用一次性誘捕,對于內部誘蟲劑的更換較不便捷,并且在誘蟲劑使用時,散發氣味的速度較慢,導致引誘的效果不明顯。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在此提供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構造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該裝置包括固定殼,所述固定殼,所述固定殼四周開設有五個入口,所述固定殼頂部設置有頂蓋,所述頂蓋內開設有透氣窗,所述固定殼右側后端安裝有連接線,所述固定殼內靠近中部嵌入有電網,所述固定殼內中部開設有插槽,所述固定殼內上端嵌入有輔助裝置,所述輔助裝置包括固定盤、驅動電機、放置機構和攪拌機構,所述固定盤頂端中部安裝有驅動電機,所述固定盤底部設置有放置機構,并且放置機構伸入固定殼內,所述固定盤底端中部安裝有攪拌機構。
優選的,所述攪拌機構包括連接軸、掃動板和第一通孔,所述連接軸頂部與驅動電機底部輸出軸相接,所述連接軸底部與掃動板相接,所述掃動板內開設有第一通孔。
優選的,所述放置機構包括圓盤、第二通孔、護網、插桿和底框,所述圓盤內中部開設有第二通孔,并且第二通孔內中部被連接軸底部貫穿,所述圓盤底部固定有護網,所述護網底部與插桿相接,所述插桿底部固定在底框頂部,所述底框底部嵌入至插槽內中部。
優選的,所述固定殼內頂端中部固定有托環,并且托環頂部與固定盤底部相接觸。
優選的,所述掃動板外側呈倒角狀,并且掃動板外側不與底框內側相接觸。
優選的,所述第一通孔呈五邊形狀,并且第一通孔設置有48組。
優選的,所述護網和底框內網格尺寸相同,并且底框高度大于護網高度。
優選的,所述護網內下端開設有卡槽,并且插桿頂部緊密插入至護網內下端卡槽內。
優選的,所述掃動板采用PP塑料材質。
優選的,所述護網采用不銹鋼材質。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本實用新型通過改進在此提供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與同類型設備相比,具有如下改進:
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用于蜚蠊的誘捕裝置,通過在固定殼內上端安裝有輔助裝置,輔助裝置內安裝有放置機構,放置機構底部的底框可以對誘蟲劑的放置,且底框可實現快速拆卸,便于誘蟲劑的放置;在輔助裝置內安裝有獨立的電機,電機驅動底部的攪拌機構運動,即可使得掃動板對底框內的誘蟲劑進行攪拌,加速氣味的散出,便于對蜚蠊更好的吸引。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固定殼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輔助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攪拌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放置機構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海關,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蘇州海關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808618.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于消化罐設計的污泥攪拌裝置
- 下一篇:一種新型間充質干細胞制備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