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動力電池總成及車輛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793996.X | 申請日: | 2020-11-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2016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邵高鵬;牟麗莎;袁昌榮;陳小平;劉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M50/24 | 分類號: | H01M50/24;H01M50/244;H01M50/249 |
| 代理公司: |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50123 | 代理人: | 康海燕 |
| 地址: | 401133 重慶市江***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自動 功能 電池 箱體 動力電池 總成 車輛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包括密封連接的容置箱和蓋板,所述容置箱和蓋板合圍形成用于容納電池模組的腔室,所述腔室內表面固定連接有調濕板,所述容置箱上密封連接有平衡閥,所述調濕板上設有容平衡閥穿過的通孔。其能夠根據環境空氣的濕度自主對空氣中的水蒸氣進行吸附或釋放,使得容置箱內的電氣元器件處于適宜的濕度環境中,避免電氣元器件受到浸蝕。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包括上述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的動力電池總成及車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涉及動力電池領域,具體涉及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動力電池總成及車輛。
背景技術
動力電池作為純電動汽車的核心組件之一,其內部包含了電池模組、銅排、繼電器、BMS控制器等諸多電氣元器件。這些電氣元器件的存在對動力電池總成內部的空氣含濕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動力電池總成內空氣濕度過高,長期以來可能會使其中的電氣元器件組件發生銹蝕,導致動力電池性能下降。更嚴重的情況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在電氣元器件表面凝結成液態水,造成動力電池失去正常功能甚至引起安全風險。
為保證電池總成內空氣的水蒸氣含量不影響電池性能及安全,電池總成的密封一直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的重點問題之一,行業相關標準也對此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然而標準規定的測試方法只能保證電池包短期內不出現密封失效,而由于電池包實際使用時會經歷各類惡劣的工況,如偏斜、振動等,保證電池包在長期使用過程中仍保持出廠階段的密封性能非常困難。此外,目前大部分電池總成為了能夠保持內外的空氣壓力均衡,會在電池上蓋上布置有可以通過空氣的閥門。因此,想要通過絕對的密封來避免電池包內水蒸氣含量過高難以實現。
正由于僅通過電池總成的密封難以進行內部空氣濕度的控制,所以行業的工程師們提出了各類額外措施來實現這一目的。目前進行濕度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主動控制和被動控制兩類,主動控制是通過監控電池內部空氣的水蒸氣含量,并根據監測到的數據定期通過特定的裝置將水蒸氣排出電池包外,降低電池包內的濕度,例如CN109065980A公開的蓄電池除濕裝置及除濕方法,通過復雜的機械設備通過排氣方式進行除濕;或者CN209747674U公開的一種電動汽車的電池包外接式除濕系統,通過內外部空氣強制流動進行電池包內除濕;被動控制是通過電池包內放置干燥劑,吸附空氣中的水蒸氣,達到濕度控制的目的。上述技術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除濕、去除水蒸氣的作用,但是結構復雜,增加了生產成本,并且只能進行除濕,一般地,電池包內的電器元器件需要適宜的濕度環境,當電池包內濕度過低時,現有技術無法起到增濕作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動力電池總成及車輛,其能夠根據環境空氣的濕度自主對空氣中的水蒸氣進行吸附或釋放,使得容置箱內的電氣元器件處于適宜的濕度環境中,避免電氣元器件受到浸蝕。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包括密封連接的容置箱和蓋板,所述容置箱和蓋板合圍形成用于容納電池模組的腔室,所述腔室內表面固定連接有調濕板,所述容置箱上密封連接有平衡閥,所述調濕板上設有容平衡閥穿過的通孔。
進一步,所述調濕板為玻鎂板、、沸石板或硅膠板。
進一步,所述調濕板的厚度為3~5mm。
進一步,所述調濕板通過結構膠與腔室內表面固定連接。
進一步,所述調濕板中微孔的疏密程度和孔徑大小根據電池模組的濕度要求進行調整。
一種動力電池總成,包括上述的具有自動調濕功能的電池箱體。
一種車輛,包括上述的動力電池總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79399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