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導流環及醫用直線加速器冷卻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650060.1 | 申請日: | 2020-11-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22353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7 |
| 發明(設計)人: | 郭召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醫通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5D31/00 | 分類號: | F25D31/00;F25D1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李珂珂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流 醫用 直線 加速器 冷卻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流環及醫用直線加速器,導流環包括固定環和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環轉動的運動環,所述運動環上開設有冷介質溝槽和熱介質溝槽,所述固定環能夠與所述冷介質溝槽以及與所述熱介質溝槽配合形成封閉腔體,所述固定環上開設有分別與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連通的冷介質進孔和熱介質出孔,所述運動環上開設有分別與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連通的冷介質出孔和熱介質進孔。冷卻系統無需安裝在旋轉機架上隨旋轉機架回轉,減輕了旋轉部分的負擔;對換后的熱量遠離主機,而且降低了治療區域的噪音;實現了旋轉機架的連續高速旋轉,保證了治療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導流環及醫用直線加速器冷卻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加速器系統中,會使用加速管、調制器等高功耗部件,高功耗部件運行過程中需要進行散熱,以保證系統能夠正常運行。
現有技術提供一種方案,將水冷系統背負在旋轉機架之上,一方面水冷系統體積龐大,會占據旋轉機架大量空間;另一方面背負式水冷系統采用風冷卻,噪音大,影響患者治療體驗,影響操作者舒適度;再一方面背負式水冷系統隨著設備旋轉,會沿徑向排熱,排出的熱量環繞設備一周,造成設備運行在較高的環境溫度中,且排出的熱量無法快速集中處理,增加了外圍制冷設備(例如機房內的空調)負擔,為了控制溫度,需要更大的功率,造成資源及能源的浪費。
現有技術還提供另一種方案,將水冷系統放置在機架下,通過液壓膠管和加速器系統相連接,通過拖鏈實現膠管隨機架的旋轉運動。這一方案制約了旋轉機架的運轉角度,無法實現機架的連續旋轉。同時為了保證流量,所用的膠管直徑較粗,增加了拖鏈運行阻力,機架難以實現高速運動,降低了治療效率。
因此,亟需一種導流環及醫用直線加速器冷卻系統以解決上述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導流環及醫用直線加速器冷卻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整機結構體積較大、工作噪音大、熱量無法快速集中處理以及旋轉機架無法連續高速旋轉的技術問題。
為達此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導流環,包括固定環和能夠相對于所述固定環轉動的運動環,所述運動環上開設有冷介質溝槽和熱介質溝槽,所述固定環能夠與所述冷介質溝槽以及與所述熱介質溝槽配合形成封閉腔體,所述固定環上開設有分別與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連通的冷介質進孔和熱介質出孔,所述運動環上開設有分別與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連通的冷介質出孔和熱介質進孔。
作為導流環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環和所述運動環呈嵌套式分布,兩者中的一個為內環,另一個為外環。
作為導流環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均環繞開設在所述運動環的圓周面上,且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沿所述運動環的軸向間隔分布。
作為導流環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環和所述運動環沿所述運動環的周向方向疊加分布,兩者中的一個為上環,另一個為下環。
作為導流環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中的一個開設于所述運動環的圓周面上,另一個開設于所述運動環的端面上,所述固定環包括第一環部和與所述第一環部的圓周面垂直連接的第二環部,所述第一環部與開設于所述運動環的圓周面上的介質溝槽配合形成封閉腔體,所述第二環部與開設于所述運動環的端面上的介質溝槽配合形成封閉腔體。
作為導流環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運動環上開設有安裝槽,所述安裝槽內設有密封圈,以使所述冷介質溝槽和所述熱介質溝槽被獨立密封。
作為導流環的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固定環上設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運動環脫離所述固定環的限位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醫通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大醫通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大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65006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