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消化內科臨床用胃腸減壓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605628.8 | 申請日: | 2020-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490989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2 |
| 發明(設計)人: | 張傳洲;李詩云 | 申請(專利權)人: | 張傳洲 |
| 主分類號: | A61M1/00 | 分類號: | A61M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聯科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張春慧 |
| 地址: | 277527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消化 內科 臨床 胃腸 減壓 裝置 | ||
一種消化內科臨床用胃腸減壓裝置,包括支撐架、固定組件、置換瓶、廢液箱和氣囊;支撐板上設有通孔,密封圈設置在支撐板上并位于通孔內周面上;吸盤設置在密封圈上并位于固定箱內,且吸盤上設有連接件;推桿滑動設置在支撐架上并穿過固定箱并朝向連接件;減壓管通過第一塞頭與置換瓶滑動連接;第二擠壓件通過第二塞頭滑動設置在固定板上,氣管一端通過第一塞頭滑動設置在置換瓶,另一端通過第三塞頭與固定板滑動連接,氣囊設置在第二擠壓件上并與第二塞頭連通;氣缸滑動設置在氣缸固定件,且氣缸的伸縮桿上設有連接板。本實用新型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以及操作的人數,更加簡單,可以有效地防止減壓氣管晃動,從而更好的輔助手術的進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消化內科臨床用胃腸減壓裝置。
背景技術
胃腸減壓術是利用負壓和虹吸的原理,將胃腸道內積聚的氣體、液體、食物殘渣吸出,以降低胃腸道內的壓力,減輕胃粘膜的水腫,改善胃腸壁的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的局限,是促進傷口愈合和胃腸功能恢復的一種治療方法,是臨床用于治療各種原因導致的胃腸道梗阻、潴留、麻痹、穿孔、急性重癥胰腺炎的重要手段,也是胃腸道手術前后的重要治療和護理措施;目前的減壓設備基本是需要多人配合操作,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勞動強度,增加了負擔,同時裝置不易固定,在手術過程中容易發生晃動,導致氣管移動并造成患者不適,從而影響手術的進行;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中提出一種消化內科臨床用胃腸減壓裝置。
實用新型內容
(一)實用新型目的
為解決背景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消化內科臨床用胃腸減壓裝置,減少醫務人員的工作量以及操作的人數,更加簡單,同時可以有效地防止減壓氣管晃動,從而更好的輔助手術的進行。
(二)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消化內科臨床用胃腸減壓裝置,包括支撐架、固定箱、固定組件、置換瓶、減壓管、氣管、第一塞頭、廢液箱、廢液管、氣缸、連接板、第一擠壓件、第二擠壓件、氣囊、第二塞頭、第三塞頭、固定板、密封圈、支撐板和鎖緊件;
支撐架上設有固定箱,支撐板通過鎖緊件與固定箱連接;支撐板上設有通孔,密封圈設置在支撐板上并位于通孔內周面上;固定組件包括推桿、連接件和吸盤;吸盤設置在密封圈上并位于固定箱內,且吸盤上設有連接件;推桿滑動設置在支撐架上并穿過固定箱并朝向連接件;置換瓶位于支撐板上并抵住密封圈,且置換瓶上設有兩組通孔;減壓管滑動設置在第一塞頭上,且減壓管通過第一塞頭與置換瓶滑動連接;固定板設置在支撐架上,第二擠壓件通過第二塞頭滑動設置在固定板上,氣管一端通過第一塞頭滑動設置在置換瓶,另一端通過第三塞頭與固定板滑動連接,且氣管上設有第一單向進氣閥;氣囊設置在第二擠壓件上并與第二塞頭連通,且氣囊上設有第二單向進氣閥;支撐架上設有氣缸固定件,氣缸滑動設置在氣缸固定件,且氣缸的伸縮桿上設有連接板;第一擠壓件滑動設置在連接板上并與支撐架相貼;廢液箱設置在支撐架上,且廢液箱通過廢液管與置換瓶底部連通。
優選的,推桿上設有限位塊,且限位塊位于推桿伸入固定箱內的一端。
優選的,連接件上設有柱形槽,且連接件靠近推桿的一端設有倒角。
優選的,第一單向進氣閥的氣體流動方向為置換瓶到氣囊。
優選的,第二單向進氣閥的氣體流動方向為氣囊到外界。
優選的,廢液箱上設有流量控制閥。
優選的,減壓管上設有閥門,且閥門的氣體流通方向為減壓管到置換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張傳洲,未經張傳洲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605628.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