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像素補償電路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83562.2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45874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 發明(設計)人: | 鐘慧萍;郭智宇;劉漢龍;陳廷安;劉振東;鄭聰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258 | 分類號: | G09G3/325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徐劍兵 |
| 地址: | 351100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像素 補償 電路 | ||
本實用新型公布一種像素補償電路,其中補償電路包括:晶體管T1的漏極連接VDD,晶體管T1的柵極連接SCAN1,晶體管T1的源極連接晶體管T2的漏極和晶體管T4的漏極;晶體管T2的源極和晶體管T4的柵極連接第一極板,晶體管T2的柵極連接SCAN2;晶體管T3的源極連接第二極板,晶體管T3的柵極連接SCAN2;晶體管T4的源極連接晶體管T6的源極和晶體管T7的漏極;晶體管T5的柵極連接EM,晶體管T5的漏極連接到晶體管T3的源極;晶體管T6的柵極連接SCAN2;晶體管T7的源極連接發光二極管的正極,晶體管T7的柵極連接EM。上述技術方案讓面板各處畫面的亮度顯示得更加均勻。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像素補償電路。
背景技術
近年來,有機發光二極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由于其自發光、高響應速度、廣視角、高對比度、低功耗、輕薄、耐高低溫及可柔性等特性,被廣泛地應用于顯示面板行業中。
目前OLED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于低溫多晶硅技術(LTPS TFT)和金屬氧化物技術(Metal oxide TFT)的工藝制程的影響,不同位置的晶體管的Vth(即閾值電壓)的不均勻性,造成OLED的電流差異和亮度差異,并被人眼感知,即mura現象。
現有已知影響OLED device電流大小的參數有晶體管的電子遷移率、閾值電壓Vth、OLED的驅動電壓以及電源電壓的大小等。而且OLED本身的亮度在開啟后逐漸衰減,這些問題難以在工藝上克服。所以需要像素補償電路來消除這些因素帶來的影響,讓所有像素的亮度達到理想值。
實用新型內容
為此,需要提供一種像素補償電路,解決面板顯示亮度不均勻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像素補償電路,包括晶體管T1、晶體管T2、晶體管T3、晶體管T4、晶體管T5、晶體管T6、晶體管T7、電容和二極管;
所述晶體管T1的漏極連接VDD,所述晶體管T1的柵極連接SCAN1,所述晶體管T1的源極分別連接所述晶體管T2的漏極和所述晶體管T4的漏極;
所述晶體管T2的源極和所述晶體管T4的柵極分別連接所述電容的第一極板,所述晶體管T2的柵極連接SCAN2;
所述晶體管T3的源極連接所述電容的第二極板,所述晶體管T3的漏極連接驅動Vdate,所述晶體管T3的柵極連接SCAN2;
所述晶體管T4的源極分別連接所述晶體管T5的源極、所述晶體管T6的源極和所述晶體管T7的漏極;
所述晶體管T5的柵極連接EM,所述晶體管T5的漏極連接到所述晶體管T3的源極與所述第二極板之間的線路上;
所述晶體管T6的柵極連接SCAN2,所述晶體管T6的漏極連接Vref;
所述晶體管T7的源極連接所述二極管的正極,所述晶體管T7的柵極連接EM。
進一步地,所述二極管的負極連接VSS。
進一步地,晶體管T1、晶體管T2、晶體管T3、晶體管T4、晶體管T5、晶體管T6、晶體管T7均為薄膜晶體管。
進一步地,晶體管T1、晶體管T2、晶體管T3、晶體管T4、晶體管T5、晶體管T6、晶體管T7均為N型結構的薄膜晶體管。
進一步地,所述二極管為有機發光二極管。
進一步地,所述像素補償電路設置在顯示面板上。
區別于現有技術,上述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同時克服Vth的漂移和OLED device電性惡化引起的亮度變化,使電流不受Vth和V_OLED的影響,讓面板各處畫面的亮度顯示得更加均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未經福建華佳彩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8356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