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用于墩柱鋼模板拆模的可循環(huán)利用氣囊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22381807.8 | 申請日: | 2020-10-2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033388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立超;肖奇生;顏意波;朱信鵬;謝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隧道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D21/00 | 分類號: | E01D21/00;E01D19/02;E04G1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創(chuàng)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50125 | 代理人: | 李智祥 |
| 地址: | 401320 重慶***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墩柱鋼 模板 循環(huán) 利用 氣囊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墩柱混凝土施工領域的一種用于墩柱鋼模板拆模的可循環(huán)利用氣囊,包括第一鋼模板和第二鋼模板,第一鋼模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一拼接面,第一拼接面上開設有多個螺栓孔,第二鋼模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二拼接面,第二拼接面上開設有多個螺栓孔,第一拼接面與第二拼接面相配合,構成澆筑腔,螺栓孔周圍設有氣囊,氣囊上固定連接有輸氣管,輸氣管上固定連接有閥門,本實用新型通過氣囊的膨脹,使模板內(nèi)壁與混凝土表面分離,達到脫模的效果,使得拆模過程方便快捷,消除了采用機械敲打拆模導致模板變形的問題,同時也節(jié)省了勞動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墩柱混凝土施工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墩柱鋼模板拆模的可循環(huán)利用氣囊。
背景技術
在橋梁墩柱混凝土施工完成后,需要對鋼模板進行分離,用于下一次的施工。
現(xiàn)有技術中,傳統(tǒng)的拆模方法是采用采用撬棍將拼裝的鋼模板分離,反復敲打容易造成模板變形,且在單塊模板高度大時,由于水泥漿的作用兩塊模板之間的粘結力特別大,使得脫模工作變得異常困難,耗費大量的人力。因此,本領域技術人員提供了一種用于墩柱鋼模板拆模的可循環(huán)利用氣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墩柱鋼模板拆模的可循環(huán)利用氣囊,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于墩柱鋼模板拆模的可循環(huán)利用氣囊,包括第一鋼模板和第二鋼模板,所述第一鋼模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一拼接面,所述第一拼接面上開設有多個螺栓孔,所述第二鋼模板上固定連接有第二拼接面,所述第二拼接面上開設有多個螺栓孔,所述第一拼接面與第二拼接面相配合,構成澆筑腔,所述螺栓孔周圍設有氣囊,所述氣囊上固定連接有輸氣管,所述輸氣管上固定連接有閥門。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氣囊為環(huán)形氣囊,所述氣囊固定連接在螺栓孔的周圍,不影響模板固定和緊固作業(yè),所述氣囊由0.5mm橡膠制成,單個拼接面安裝所述氣囊后總厚度增加不超過1mm,兩側總共增加的量不超過2mm,在墩柱的結構尺寸偏差范圍內(nèi),不影響拼裝后的尺寸,還可以預先充氣使得氣囊完全填補空隙,消除施工過程中漏漿的問題。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鋼模板和第二鋼模板的周圍固定連接有多個加固條,對鋼模板進行加固。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鋼模板和所述第二鋼模板的頂端和底端均固定連接有頂部拼接面和底部拼接面,所述頂部拼接面與底部拼接面上均開設有螺栓孔,方便與其他鋼模板進行拼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鋼模板和第二鋼模板通過緊固螺栓進行固定,保證第一鋼模板與第二鋼模板拼接的穩(wěn)定性。
作為本實用新型再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閥門為六邊形,所述閥門的拐角處均為弧形,方便使用者轉動所述閥門。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中,在兩塊模板的拼縫處墊上氣囊裝置,在施工完成后利用空壓機向氣囊內(nèi)注入氣體,通過氣囊膨脹使兩塊鋼模板分離,避免人工反復敲打造成模板變形。
2、本實用新型中,通過將閥門直接連通預留至地面的輸氣管,拆模時逐步向個氣囊注入氣體,操作人員不需要因為模板高度太大而反復上下攀爬,節(jié)約了勞動力,降低了安全風險。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三;
圖4為圖3中A處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隧道建設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建隧道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8180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模頭內(nèi)吹風冷卻裝置
- 下一篇:手持式激光祛斑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