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光學成像鏡組、取像模組以及電子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78002.8 | 申請日: | 2020-10-2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48254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妮妮;劉彬彬;李明;鄒海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B13/00 | 分類號: | G02B13/00;G02B13/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恒博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28 | 代理人: | 范勝祥 |
| 地址: | 330096 江西省南昌市南***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光學 成像 模組 以及 電子設備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光學成像鏡組、取像模組以及電子設備。光學成像鏡組包括具有負曲折力的第一透鏡、具有曲折力的第二透鏡、具有曲折力的第三透鏡、具有曲折力的第四透鏡、具有曲折力的第五透鏡和具有曲折力的第六透鏡以及設于第三透鏡物側的光闌。本申請將六片透鏡組合安裝,使第一透鏡具有負曲折力,并使光學成像鏡組滿足條件式0≤BL/f≤1,其中,BL為第六透鏡的像側面至成像面于光軸方向上的最小間距,f為光學成像鏡組的有效焦距,滿足以上條件可縮短光學后焦長度,避免光學成像鏡組整體體積過大,利于將光學成像鏡組搭載在小型化電子設備中,提高光學成像鏡組的適用性。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光學成像鏡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光學成像鏡組、取像模組以及電子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器件小型化趨勢,半導體技術發展使感光芯片擁有更小尺寸,隨之而來與感光芯片匹配的鏡頭也需要朝著小型化設計,同時為了兼顧光學系統具有良好的拍攝效果,使得平衡大光圈、成像品質、敏感度和小型化成為光學系統設計的難點。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提供一種光學成像鏡組、取像模組和電子設備,考慮優化光學成像鏡組內個透鏡的結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光學成像鏡組,包括沿光軸由物側至像側依次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以及設于第三透鏡物側的光闌。第一透鏡具有負曲折力;第二透鏡具有曲折力;第三透鏡具有曲折力;第四透鏡具有曲折力;第五透鏡具有曲折力;第六透鏡具有曲折力;光學成像鏡組還滿足條件式:0≤BL/f≤1,其中,BL為第六透鏡的像側面至成像面于光軸方向上的最小間距,f為光學成像鏡組的有效焦距。
基于本申請實施例的光學成像鏡組,將六片透鏡組合安裝,使第一透鏡具有負曲折力,便于調整第一透鏡后的其他透鏡的結構排布使光學成像鏡組結構緊湊。穿過光學成像鏡組內各透鏡的光線最后成像于光學成像鏡組的成像面上,第六透鏡為最鄰近光學成像鏡組成像面的透鏡。通過控制第六透鏡的像側面至成像面平行于光軸的最小厚度BL與光學成像鏡組的有效焦距f滿足上述條件式可縮短光學后焦長度,避免光學成像鏡組整體體積過大,利于將光學成像鏡組搭載在小型化電子設備中。當BL與f兩個參數的比值過大超過1時,不利于增加搭載在成像面內感光芯片自動對焦的調整范圍,增大光學成像鏡組的對焦難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鏡組滿足條件式:0≤hmax/FOV≤0.5,其中,hmax為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的物側面或像側面的最大有效半孔徑,FOV為光學成像鏡組的最大視場角。
基于上述實施例,通過限制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任一透鏡的最大有效半孔徑,以限制光學成像鏡組的尺寸,避免光學成像鏡組通光孔徑過大導致光學成像鏡組尺寸過大,以滿足光學成像鏡組小型化設計要求。并限制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中任一透鏡的最大有效半孔徑與光學成像鏡組的最大視場角滿足上述條件式,可實現光學成像鏡組小型化大視場角的要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鏡組滿足條件式:-1≤f/f1≤0,其中,f為光學成像鏡組的有效焦距,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
基于上述實施例,在第一透鏡具有負曲折力的基礎上,調整第一透鏡后的其他透鏡的結構排布使光學成像鏡組結構緊湊,進一步調控第一透鏡的焦距與光學成像鏡組的有效焦距滿足上述條件式,可有效縮短光學成像鏡組的全長,提高光學成像鏡組的像散校正能力,使得光學成像鏡組可實現大視場角的設計要求。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學成像鏡組滿足條件式:-10≤f1/f23456≤0,其中,f1為第一透鏡的焦距,f23456 為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和第六透鏡的組合焦距。
基于上述實施例,在第一透鏡具有負曲折力的基礎上,同時調控第一透鏡的焦距與第一透鏡之后其他透鏡的組合焦距滿足上述條件式,可平衡各透鏡之間的屈光力,進一步擴大光學成像鏡組的視場角,還便于搭配第一透鏡后的其他透鏡的結構排布使光學成像鏡組結構緊湊,使光學成像鏡組的結構設計更為靈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未經江西晶超光學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78002.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直流計量裝置
- 下一篇:一種抗沖擊耐高溫PVC膠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