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38117.4 | 申請日: | 2020-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82525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趙麗云;羅勛忠;胡哲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市洛之洲食品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2C21/00 | 分類號: | B02C21/00;B02C18/10;B02C7/08;B02C7/18;B02C7/16;A47J31/00;A47J31/44;A47J31/4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漢市***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豆制品 循環 裝置 | ||
1.一種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機架(4),機架(4)上安裝有第一研磨裝置(2)、第二研磨裝置(5)和送渣裝置(97),所述第一研磨裝置(2)內部安裝有用于對豆制品進行首次研磨的初磨機構(91),第二研磨裝置(5)內部安裝有用于對豆制品進行二次研磨的二磨機構(92),所述初磨機構內安裝有刀倉裝置(1)和粗磨組件(93),二磨機構包括細磨組件(94),所述第一研磨裝置(2)和第二研磨裝置(5)上均安裝有進水口(71)、出水口(72)、豆渣出料口(73)、物料進口(74),所述第一研磨裝置(2)的進水口(71)和出水口(72)上均連接有第一管路(95),第二研磨裝置(5)的進水口(71)和出水口(72)上均連接有第二管路(96),所述送渣裝置(97)為傾斜布置的皮帶傳送機構,所述送渣裝置(97)的進料端與第一研磨裝置(2)的豆渣出料口(73)對應,送渣裝置(97)的出料端與第二研磨裝置(5)的豆渣進料口(76)對應,所述第二研磨裝置(5)上還安裝有出漿口(75),所述出漿口(75)處下方設有布置在地面上的接料桶(98)。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倉裝置(1)包括刀倉(11),安裝在刀倉(11)上的刀倉轉動軸(12),依順序安裝在刀倉(11)傳動軸上并位于刀倉(11)內的至少一組刀片組(13)和一組上磨片(14);所述上磨片(14)由安裝在刀倉轉動軸(12)上的上磨動片(141)和對應安裝在刀倉(11)內壁上的上磨靜片(142)組成,所述刀倉(11)上設置有進料口和進水口(7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倉(11)為圓柱形,所述刀片組(13)在刀軸上設置上下兩組,其中一組刀片組(13)的刀片設置的旋轉方向與另一種刀片組(13)的刀片旋轉方向相反。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磨組件和細磨組件均包括石磨倉(61)、石磨軸(62)和下磨片(63),所述下磨片(63)通過石磨軸(62)安裝在石磨倉(61)內,上磨動片(141)的下表面與下磨片(63)的上表面設置磨面層,石磨倉(61)下部設置出料口,所述刀倉轉動軸(12)與石磨軸(62)套接,石磨倉(61)與刀倉(11)套接。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倉(11)內上磨片(14)與刀片組(13)之間設置下料網。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倉(11)內設置循環管(3),循環管(3)的一端口位于刀倉(11)內平行石磨倉(61)出料口或低于出料口處,另一端通過循環泵連接刀倉(11)上的進水口(71)。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倉轉動軸(12)連接刀倉電機(81),石磨軸(62)連接石磨電機(82)。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豆制品循環精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研磨裝置(2)上的刀倉電機(81)和石磨電機(82)的傳動方向相反,傳動速度不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市洛之洲食品有限公司,未經武漢市洛之洲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38117.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可復用的無線電子聽診器
- 下一篇:一種便于調節播種深度的農業播種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