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35955.6 | 申請日: | 2020-10-2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018522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鄒勤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鄒勤華 |
| 主分類號: | A61J15/00 | 分類號: | A61J15/00;A61M25/10;A61B17/12 |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業騰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王巍巍 |
| 地址: | 215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精確 測量 氣囊 壓力 三腔二囊管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包括胃管、截止閥和測壓儀表,所述胃管的頂端設置有吸頭,且吸頭的右側設置有胃囊,所述胃囊的右側連接有食道囊,所述胃囊注氣管的右側下方設置有食道囊注氣管,所述胃囊注氣管的頂端連接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末端外側開設有密封槽,所述胃囊注氣管的頂端內側設置有密封墊,所述貼板的外側固定有固定桿,且固定桿的外側連接有卡塊,所述三通管的中部外側連接有測壓儀表。該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增加能夠進行拆裝的三通管進行使用,減少三強二囊管的原有結構,能夠重復利用,且便于保證密封連接,能夠保證精確得到進行壓力測定,保證壓迫止血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三腔二囊管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
背景技術
開放氣道是臨床常用的救治病人和實施麻醉的方法,而現行廣泛開展的是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留置的導管一般帶有套囊,且其在進行使用時,需要保證導管或套管套囊壓力的穩定;
目前常用的三腔二囊管在進行使用時,由于結構過于簡單,不便于保證密封,不便于穩定精確的進行沖氣囊內壓力測定,不利于保證壓迫止血效果,因此,我們提出一種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以便于解決上述中提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出的目前三腔二囊管在進行使用時,由于結構過于簡單,不便于保證密封,不便于穩定精確的進行沖氣囊內壓力測定,不利于保證壓迫止血效果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包括胃管、截止閥和測壓儀表,所述胃管的頂端設置有吸頭,且吸頭的右側設置有胃囊,所述胃囊的右側連接有食道囊,且食道囊的右側設置有連接在胃管的中部的胃囊注氣管,所述胃囊注氣管的右側下方設置有食道囊注氣管,且食道囊注氣管的頂部安裝有截止閥,所述胃囊注氣管的頂端連接有三通管,且三通管的頂部連接有沖氣囊,所述三通管的末端外側開設有密封槽,且密封槽的右側設置有固定在三通管的外側的貼板,所述胃囊注氣管的頂端內側設置有密封墊,且胃囊注氣管的頂部外側設置有固定板,所述貼板的外側固定有固定桿,且固定桿的外側連接有卡塊,所述三通管的中部外側連接有測壓儀表。
優選的,所述截止閥在胃囊注氣管和食道囊注氣管的頂部均有設置,且三通管在胃囊注氣管和食道囊注氣管的頂端均對應構成拆裝結構。
優選的,所述三通管與胃囊注氣管和食道囊注氣管之間呈對應卡合連接,且胃囊注氣管和食道囊注氣管的頂端內側均安裝有密封墊,且密封墊與密封槽之間對應密封貼合。
優選的,所述固定板與貼板之間對應貼合,且貼板通過固定桿與卡塊之間構成轉動結構。
優選的,所述卡塊的形狀結構呈“U”字形結構,且卡塊在貼板的外側呈等角度設置,并且卡塊與貼板和固定板的邊側之間對應卡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該可精確測量氣囊內壓力的三腔二囊管,增加能夠進行拆裝的三通管進行使用,減少三強二囊管的原有結構,能夠重復利用,且便于保證密封連接,能夠保證精確得到進行壓力測定,保證壓迫止血效果;
1.通過該管道進行工作時,便于通過沖氣囊進行充氣,從而便于使得胃囊和食道囊鼓起,從而便于進行擠壓,以保證進行血管壓迫,避免出血;
2.通過三通管的對應連接,便于胃囊注氣管與沖氣囊和測壓儀表之間進行連接,便于保證測壓儀表進行測壓,同時固定板與密封槽之間對應貼合,能夠保證穩定的測壓,保證穩定調控;
3.在胃囊注氣管與三通管之間對應插接卡合后,使得固定板與貼板之間對應貼合,從而通過卡塊的轉動,使得卡塊對固定板和貼板的外側之間進行卡合,進而保證穩定。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正面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鄒勤華,未經鄒勤華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35955.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