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32368.1 | 申請日: | 2020-10-1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66674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裘愛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裘愛國 |
| 主分類號: | A61H39/06 | 分類號: | A61H39/06 |
| 代理公司: | 寧波誠源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陳洪娜;張琳琳 |
| 地址: | 315010 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中醫 大灸隔物灸 器具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包括有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頂面上開設至少一組灸孔組,所述灸孔組包括有主灸孔和多個環繞在所述主灸孔外圍的輔助灸孔,所述主灸孔和輔助灸孔均為盲孔。本實用新型的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的基座上的主灸孔和輔助灸孔均采用盲孔的形式,當后續向主灸孔和輔助灸孔內添加灸液和灸粉進行施灸的過程中,灸粉和灸液不會直接接觸到受灸者的皮膚表面,在避免燙傷患者的同時不會污染受灸患者的肌膚和衣褲。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中醫養生治療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經絡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醫理論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穴位,又名腧穴,是指人體經絡線路上特殊的位點,也是灸法治療疾病的刺激點與反應點。
隔物灸是灸法中最具臨床應用的價值,隔物灸通過對穴位的持續溫灸,疏通痹阻的經絡氣血,平衡失調的陰陽,對人體的神經、內分泌免疫、消化、呼吸、循環、泌尿與生殖等系統的功能具有顯著的調節作用。上述隔物灸在施灸過程中溫度無法控制,且姜片或隔附子餅上的艾柱非常容易滑落而燙傷患者皮膚,使得施灸者操作相對困難,操作繁瑣,耗時費力,患者也有擔心燙傷的憂慮,此外,艾柱燃燒后的艾灰易掉落在患者的皮膚上,不僅可能燙傷患者,而且散落的艾灰隨風吹到處飄落,影響治療室的環境。
如中國實用新型專利《一種隔物灸理療器具》,其專利號為ZL201921506907.X(授權公告號為CN210873003U)公開了一種隔物灸理療器具,包括隔物灸基座;所述隔物灸基座具有內腔體,內腔體的下端設置有限位槽;藥柱體;所述藥柱體嵌入安裝在隔物灸基座的限位槽內,藥柱體的內部設置有氣孔;保護紙;所述保護紙上端面粘貼有第一粘膠層,所述第一粘膠層將保護紙粘結在隔物灸基座底部用于將藥柱體封裝在隔物灸基座的內腔體中;所述隔物灸基座的上端設置有艾炷,艾炷的下端沒入內腔體中、放置在藥柱體上;所述艾炷下端的外側設置有第二粘膠層,艾炷的外部嵌套有護罩。該專利中雖然采用保護紙將藥柱體封裝在隔物灸基座的內腔體中,在使用時將保護紙撕開,將隔物灸直接粘附在穴位處,施灸的過程中,容易燙傷患者。
因此,需要對現有的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作進一步的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第一個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防止燙傷患者的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第二個技術問題是,提供了一種防止燙傷患者的上述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的使用方法。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第一個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中醫大灸隔物灸器具,包括有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頂面上開設至少一組灸孔組,所述灸孔組包括有主灸孔和多個環繞在所述主灸孔外圍的輔助灸孔,所述主灸孔和輔助灸孔均為盲孔。
為了針對不同穴位,所述灸孔組中的主灸孔和輔助灸孔的橫截面均呈圓形,且所述主灸孔的孔徑大于所述輔助灸孔的孔徑。
優選地,多個所述輔助灸孔均勻分布在所述主灸孔的外圍,各個輔助灸孔采用均勻分布能夠確保盛滿灸藥的隔物灸基座更加準確地作用于腧穴,從而發揮出更好的灸療效果。
基座和灸孔組所采用的形式之一:所述基座呈立方體,所述灸孔組至少有一組,在每組所述灸孔組中,經多個所述輔助灸孔之圓心的連線為方形,所述方形的各邊與所述基座的對應側邊基本平行。
基座和灸孔組所采用的形式之二:所述基座呈正方體,所述灸孔組有四組,且沿周向間隔布置。
基座和灸孔組所采用的形式之三:所述基座為長方體,所述灸孔組至少有兩組,且沿所述基座的長度方向間隔布置在所述基座的頂面上。
基座和灸孔組所采用的形式之四:所述基座整體呈圓餅狀,在位于所述主灸孔的外圍設置有沿徑向間隔布置的兩圈輔助灸孔,每圈輔助灸孔中均包括有多個均勻分布的輔助灸孔,且位于外圈的輔助灸孔的數量多于位于內圈的輔助灸孔的數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裘愛國,未經裘愛國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3236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