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捕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310030.6 | 申請日: | 2020-10-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4917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羅越;沈佳麗;張弋戈;朱軍威;朱瑛瑛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峽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K69/08 | 分類號: | A01K69/08;A01K79/02 |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峽專利事務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鋼 |
| 地址: | 443002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捕魚 裝置 | ||
一種自動捕魚裝置,裝置分為誘捕系統和提拉系統兩部分,誘捕系統包含有方籠網框,方籠網格柵,方籠擋板,外籠網和外籠網擋板;提拉系統包含有提拉繩,從動輪,電動輪、支撐柱和底座;方籠網格柵插入式安裝于方籠網框表面,方籠網框側面設有方籠擋板,外籠網側面設有外籠網擋板,方籠擋板上側方連接提拉繩,提拉繩另一端經過從動輪后與電動輪連接,電動輪下方設有支撐柱,支撐柱安設在旋轉臺上,旋轉臺下端連接底座。本裝置通過誘捕系統,提拉系統的配合,使整個捕魚過程自動化完成,且在捕捉的過程中采用誘捕的方式不會傷害魚類和魚苗,保證了魚類產品的完整度和降低了養殖工人的勞動強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捕魚裝置制造設計領域,具體地指一種用于河道自動捕魚的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幾年魚類養殖業發展迅速,越來越多的漁民通過魚類的養殖來改善生活質量,魚類的養殖規模也越來越高。當魚類養殖成熟后,漁民常通過撒網、趕魚、收網等步驟捕捉魚類。或者將池塘內的水抽干,再進入池塘內去抓魚。
這些捕魚步驟都是通過人工進行,勞動強度比較大。采用漁網捕魚時,在收漁網的過程中水底的巖石沙礫容易勾壞漁網,難以順利的將魚捕捉,捕魚效率較低,且撒網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多人配合,工作較為繁瑣。采用抽干池塘內水的方式成本較高,在捕捉魚類的同時也容易造成魚的缺水死亡。
發明內容
鑒于背景技術所存在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自動捕魚,提供一種結構緊湊、構思巧妙、方便實用、最大程度降低人工強度、提高捕魚效率、可以在河道、魚塘進行捕魚的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自動捕魚裝置,裝置分為誘捕系統和提拉系統兩部分,誘捕系統包含有方籠網框,方籠網格柵,方籠擋板,外籠網和外籠網擋板;提拉系統包含有提拉繩,從動輪,電動輪、支撐柱和底座;方籠網格柵插入式安裝于方籠網框表面,方籠網框側面設有方籠擋板,外籠網側面設有外籠網擋板,方籠擋板上側方連接提拉繩,提拉繩另一端經過從動輪后與電動輪連接,電動輪下方設有支撐柱,支撐柱安設在旋轉臺上,旋轉臺下端連接底座。
優選的方案中,方籠擋板中線偏上的位置貫穿連接有第一活動轉軸,第一活動轉軸兩端與方籠網框相連,第一活動轉軸水平安裝且與方籠網框底面平行,方籠網框頂部靠近方籠擋板處設有限位擋板。
優選的方案中,外籠網擋板中線偏上的位置貫穿連接有第二活動轉軸,第二活動轉軸兩端與外籠網框架相連,第二活動轉軸水平安裝且與外籠網框底面平行,外籠網底部靠近外籠網擋板處設有限位樁。
優選的方案中,提拉繩的下端與方籠擋板的連接處位于第一活動轉軸的上方,提拉繩上串連有重力小球和卡環,重力小球靠近提拉繩的下端并且位于方籠網內,卡環靠近提拉繩的下端并且位于方籠網外。
優選的方案中,支撐柱上端連接橫板,橫板的上端裝設有電動輪,橫板的前端安設有從動輪,橫板前端靠近從動輪處連接拖拉軟繩,支撐柱內設有微電腦控制器。
優選的方案中,方籠網框為雙層內中空結構,方籠網框表面設有隔板安裝槽口,方籠網格柵通過隔板安裝槽口插入安裝于方籠網框的表面,方籠網內部底角處安設有聲吶誘魚器。
本專利可達到以下有益效果:
1、本裝置通過誘捕系統,提拉系統的配合,使整個捕魚過程自動化完成,降低了養殖工人的勞動強度;裝置在捕捉的過程中采用誘捕的方式不會傷害魚類和魚苗,保證了魚類產品的完整度;
2、裝置中的魚籠網均使用鋁合金材質,相比傳統漁網使用期限更久,方籠網框和方籠格柵采用抽拉式的裝配結構,更易于紗網的拆裝清洗和更換。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峽大學,未經三峽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3100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