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及吻合術訓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89145.1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27715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佘康;張憲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9B23/30 | 分類號: | G09B2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藝涵 |
| 地址: | 10003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血管 吻合 訓練 模擬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解剖模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及吻合術訓練裝置。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包括管狀本體,以及設于所述管狀本體上的微孔,所述管狀本體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的直徑為0.2-0.4微米,所述管狀本體的管壁厚度為0.8-1.2毫米,由于管狀本體上設有微孔,在保持其優良的抗折性、抗扭曲性能的情況下,提升了血管本體的柔性,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的手感柔順,更加趨近于手術中實際使用的人造血管,訓練效果好。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解剖模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及吻合術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血管吻合是外科手術的基本技術之一,也是血管外科手術的核心步驟。大部分血管外科手術需要進行血管吻合,而此項技術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學習曲線較長。
外周動脈人造血管搭橋手術是血管外科一類特殊的手術,用于治療外周動脈閉塞癥或外周血管動脈瘤。手術的核心步驟是將人體自身的動脈和一條人造血管吻合在一起,通常是人造血管的一端吻合到動脈的側壁上。
傳統的外周動脈人造血管搭橋手術一般以實驗動物進行吻合練習,這種訓練真實感強,具有很好的訓練效果,但是實驗動物成本高,而且不夠衛生。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及吻合術訓練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包括管狀本體,以及設于所述管狀本體上的微孔,所述管狀本體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的直徑為0.2-0.4微米,所述管狀本體的管壁厚度為0.8-1.2毫米。
該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還包括彈性層,所述管狀本體套設于所述彈性層外側,且與所述彈性層粘合。
該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還包括支撐件,其設于所述管狀本體上,且沿垂直于所述管狀本體的長度方向設置。
所述支撐件設于所述管狀本體的管壁中。
多個所述支撐件設于所述管狀本體的外側。
所述支撐件采用硅膠制成,多個所述支撐件沿所述管狀本體的長度方向均布設置。
所述管狀本體的兩端開設有適于與固定件相連接的環形孔。
一種血管吻合術訓練裝置,包括上述所述的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包括管狀本體,以及設于所述管狀本體上的微孔,所述管狀本體采用聚四氟乙烯材料制成,所述微孔的直徑為0.2-0.4微米,所述管狀本體的管壁厚度為0.8-1.2毫米,由于管狀本體上設有微孔,在保持其優良的抗折性、抗扭曲性能的情況下,提升了血管本體的柔性,使得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術訓練用模擬血管的手感柔順,更加趨近于手術中實際使用的人造血管,訓練效果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血管吻合術訓練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第一層背面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所示裝置的剖視圖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所示第二血管的第一種實施方式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未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891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園林綠化用灌溉機構
- 下一篇:一種環境監測用固體廢棄物顆粒定量取樣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