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89000.1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906757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06 |
| 發明(設計)人: | 佘康;張憲生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G09B23/30 | 分類號: | G09B2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王藝涵 |
| 地址: | 100034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頸動脈 內膜 剝脫 訓練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解剖模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其包括:安裝層、模擬血管和固定件,安裝層上表面設有訓練用的第一凹槽;模擬血管通過固定件設于安裝層上,且穿過第一凹槽,模擬血管其用于模擬頸動脈,其為雙層結構。本實用新型中的安裝層、模擬血管以及固定件成本較低,且能夠不限次使用,干凈衛生。當安裝層,或模擬血管,或固定件發生損壞后,可以進行更換。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學解剖模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頸動脈內膜剝脫術是血管外科一類高難度手術,用于治療頸動脈狹窄或閉塞。手術的核心步驟是將人體的頸動脈切開,將其中的動脈硬化內膜用特殊的手術器械取出,再講頸動脈上的切口縫合好,通常是自體靜脈補片或人工血管補片吻合到頸動脈的切口上。
傳統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一般以實驗動物進行練習,這種訓練方真實感強,具有很好的訓練效果,但是實驗動物成本高,而且不夠衛生。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頸動脈內膜剝脫術以試驗動物進行練習,訓練成本高,且不衛生的缺陷。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包括:安裝層、模擬血管和固定件,安裝層上表面設有訓練用的第一凹槽;模擬血管通過固定件設于安裝層上,且穿過第一凹槽,模擬血管其用于模擬頸動脈,其為雙層結構。
第一凹槽的槽壁上開設有第二凹槽,血管的端部設于第二凹槽中。
第二凹槽設于第一層和\或第二層上。
模擬血管包括內膜,以及設于內膜外側的外膜,內膜與外膜貼合。
模擬血管其直徑為8-10毫米,內膜壁厚為0.4-0.6毫米,外膜壁厚為4-6毫米。
安裝層包括第一層和第二層,第一層設于第二層上方,第一層采用仿真彈性材料制成。
第一凹槽為橢圓形或梭形,第二凹槽為棍形,且沿第一凹槽的長軸設置。
固定件采用塑性材料制成。
固定件依次穿過第一層、模擬血管和第二層。
固定件為大頭針。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具有如下優點:
1.本實用新型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包括:安裝層、模擬血管和固定件,安裝層上表面設有訓練用的第一凹槽;模擬血管通過固定件設于安裝層上,且穿過第一凹槽,模擬血管其用于模擬頸動脈,其為雙層結構。
通過設置第一凹槽,使手部在訓練時具有充分的活動空間,便于訓練,且模擬血管穿過第一凹槽和模擬血管,使得本實用新型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接近頸動脈手術臨床情況,訓練效果好,相對于傳統的采用訓練動物訓練的方法,本實用新型中的安裝層、模擬血管以及固定件成本較低,且能夠不限次使用,干凈衛生。當安裝層,或模擬血管,或固定件發生損壞后,可以進行更換。
2.本實用新型的頸動脈內膜剝脫訓練裝置,第一凹槽為橢圓形或梭形,第二凹槽為棍形,且沿第一凹槽的長軸設置。
這種橢圓形或梭形凹槽與手術切口接近,使本裝置更接近頸動脈手術臨床情況;由于頸動脈手術中,頸動脈兩端活動程度小,將第二凹槽設置為棍形,進一步提高了本裝置的仿真程度。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未經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89000.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