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腦癱患者康復訓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79623.0 | 申請日: | 2020-10-14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15792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0 |
| 發明(設計)人: | 呂艷斐;董峰;呂國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呂艷斐 |
| 主分類號: | A61H1/02 | 分類號: | A61H1/02;A63B23/0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鄒長斌 |
| 地址: | 250021 山東省濟南市槐蔭***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腦癱 患者 康復訓練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腦癱患者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別設置有安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部一側兩端分別固定連接L形支撐柱的豎桿端部,兩個所述L形支撐柱的橫桿端部分別通過軸承連接轉動軸的兩端,所述轉動軸的中部通過連接柱固定連接腳踩板的上側中部,兩個所述L形支撐柱的橫桿端部一側分別通過軸承連接圓軸,兩個所述圓軸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直槽桿的一端,兩個所述直槽桿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把手。本實用新型涉及腦癱患者訓練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腦癱患者康復訓練裝置。本裝置能方便腦癱患者的鍛煉。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腦癱患者訓練設備領域,具體地講,涉及一種腦癱患者康復訓練裝置。
背景技術
腦癱是是先天性運動功能障礙及姿勢異常臨床綜合征,迄今腦癱尚無有效療法,可采取適當措施幫助患兒改善運動功能,如物理療法、康復訓練、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等。痙攣型、運動過度型、手足徐動型、肌張力障礙型及共濟失調型等,應采取物理療法及康復訓練與藥物相結合,必要時手術治療。對于四肢癱的患者來說,需要進行長期的四肢鍛煉,現有的四肢鍛煉一般是醫護人員輔助患者進行自主鍛煉,如擺動手臂和擺動腿部等,需要設計一種能夠輔助腦癱患者進行四肢鍛煉的裝置,此為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腦癱患者康復訓練裝置,方便腦癱患者的鍛煉。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發明目的:
一種腦癱患者康復訓練裝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四角分別設置有安裝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部一側兩端分別固定連接L形支撐柱的豎桿端部,兩個所述L形支撐柱的橫桿端部分別通過軸承連接轉動軸的兩端;
所述轉動軸的中部通過連接柱固定連接腳踩板的上側中部;
兩個所述L形支撐柱的橫桿端部一側分別通過軸承連接圓軸,兩個所述圓軸的一端分別固定連接直槽桿的一端,兩個所述直槽桿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把手。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轉動軸的兩端分別固定連接錐齒輪一的中心,兩個所述錐齒輪一分別嚙合錐齒輪二,兩個所述錐齒輪二的中心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圓軸的另一端。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兩個所述直槽桿的滑槽內分別設置有限位軸的一端,兩個所述限位軸的另一端分別固定連接滑塊的一側,兩個所述滑塊分別設置在豎向滑槽內,兩個所述豎向滑槽分別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L形支撐柱的豎桿一側。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兩個所述滑塊的下側分別通過彈簧固定連接對應的所述豎向滑槽的下端,每個所述豎向滑槽內兩端分別固定連接導向桿的兩端,每個所述導向桿分別穿過對應的所述彈簧和滑塊。
作為本技術方案的進一步限定,所述底板的上部另一側中部固定連接套筒,所述套筒內插入移動桿,所述移動桿的上端固定連接座板,所述套筒的一側上部對應所述移動桿螺紋連接頂絲。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1)本裝置能夠調節座板的高度,操作簡單,使用方便;
(2)往復移動把手帶動直槽桿來回擺動,實現患者手臂的來回擺動鍛煉,彈簧起到緩沖作用,防止手臂受傷;
(3)往復移動把手時,直槽桿來回擺動還帶動錐齒輪二往復轉動,最終實現轉動軸往復轉動,轉動軸可以帶動腳踩板來回擺動,實現對腿部的鍛煉。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一。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二。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三。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四。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圖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呂艷斐,未經呂艷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7962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硅膠噴涂機
- 下一篇:一種石斑魚的生態養殖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