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及具有其的鐵鉆工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71896.0 | 申請日: | 2020-10-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42445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魏仕海;馬雙富;馬鵬宇;陳欣 | 申請(專利權)人: | 四川宏華電氣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19/16 | 分類號: | E21B19/16;G01B21/1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柱 直徑 測量 裝置 具有 鉆工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及具有其的鐵鉆工。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包括安裝本體和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安裝本體上,所述安裝本體具有用于容納所述管柱的容納空間,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繞所述容納空間的周向均勻分布;鐵鉆工包括安裝本體,所述安裝本體包括主鉗以及位于所述主鉗下方的背鉗,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主鉗和所述背鉗之間。該管柱直徑測量裝置能夠準確對管柱的直徑進行測量,從而快速、準確地測量出管柱的直徑,有利于提高作業效率。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管柱測量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及具有其的鐵鉆工。
背景技術
鉆桿、鉆鋌以及其他部分井下工具為圓柱形構造,實際應用過程中,不同的工具直徑需要不同的上扣扭矩進行上扣操作,上扣扭矩小于理論最小扭矩容易造成管柱脫落安全事故;上扣扭矩大于理論上扣扭矩容易造成管柱粘接,卸扣困難。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及具有其的鐵鉆工。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包括安裝本體和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安裝本體上,所述安裝本體具有用于容納所述管柱的容納空間,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繞所述容納空間的周向均勻分布。
可選地,所述測距傳感器的數量為四個,四個所述測距傳感器用于沿所述管柱的周向均勻分布。
可選地,所述測距傳感器的軸線與所述容納空間的軸線垂直且相交。
可選地,該容納空間在其周向的至少部分敞開。
可選地,所述測距傳感器為電感式位移傳感器、超聲波測距傳感器、激光傳感器、紅外測距傳感器、位移傳感器中的至少一者。
可選地,所述管柱直徑測量裝置還包括與所述測距傳感器連接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將接收到的電信號轉換成角度值。
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鐵鉆工,包括上述的管柱直徑測量裝置。
可選地,所述安裝本體包括主鉗以及位于所述主鉗下方的背鉗,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主鉗和所述背鉗之間。
可選地,所述安裝本體包括主鉗以及位于所述主鉗下方的背鉗,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主鉗遠離所述背鉗的一側;或
所述安裝本體包括主鉗以及位于所述主鉗下方的背鉗,所述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背鉗遠離所述主鉗的一側。
可選地,所述安裝本體包括主鉗以及位于所述主鉗下方的背鉗,所述至少一個測距傳感器設置所述主鉗和所述背鉗的其中一者上,另外所述至少兩個測距傳感器設置在所述主鉗和所述背鉗的另一者上。
本實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該管柱直徑測量裝置利用至少三個測距傳感器可以準確地測量出管柱的直徑,并且,測量可以在管柱的動態下進行,相比在管柱靜止狀態下進行測量,可以提高作業效率,減少作業時間。另外,由于可以準確獲取到管柱的直徑大小,可以消除在管柱連接過程中因上扣扭矩與實際扭矩不匹配造成的安全事故。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提供的管柱直徑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另一實施例提供的管柱直徑測量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00-安裝本體;101-容納空間;110-測距傳感器。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四川宏華電氣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四川宏華電氣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7189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排管機回轉角度測量裝置及排管機
- 下一篇:一種找平鋼梁安裝水平插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