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57869.8 | 申請日: | 2020-10-12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821624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楊一帆;偏仙柯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29 | 分類號: | A61B17/2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海嘉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6007 | 代理人: | 郝彥東 |
| 地址: | 116011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外科 用手 | ||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包括鉗柄,所述鉗柄上連接有約束帶,所述約束帶的末端連接有固定夾,所述鉗柄的一端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上方設置有數據線接口,所述連接件遠離鉗柄的一端連接有鉗桿,所述鉗桿的內部設置有數據線,所述鉗桿尾部的一側固定有內窺鏡,所述鉗桿的尾端連接有鉗頭;所述鉗頭包括上鉗嘴和下鉗嘴。該微創外科用手術鉗,鉗頭和鉗柄采用不銹鋼材質,具有較強的彈性和較硬的硬度,并且具有優良的韌性和抗銹蝕功能;通過在鉗桿上設置內窺鏡的結構,使該微創外科用手術鉗在手術時,無需再插入一根內窺鏡,避免創口的增大,使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
背景技術
微創手術是指利用各種內窺鏡等現代醫療器械及相關輔助設備進行的手術。微創手術的手術器械是通過操作通道進入人體內,所以手術器械相對較小,對手術鉗的要求極高。在現有技術中,器械在手術時鉗頭和鉗柄斷裂的現象時有發生,這種差錯在開放式手術中處理起來很方便,只要找到斷頭,換一個手術器械就行,但在微創于術中,由于空間和視野的局限性,微創狀態下很可能找不到斷頭,從而演變成重大醫療事故;現有的手術鉗還不帶有內窺鏡,使用時,需要多插入一根內窺鏡,使用麻煩,且使用器械時端部易滑脫,造成鉗持物的滑脫,增加了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鉗頭角度不能調整,不便于使用,故而提出以上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以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解決了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現有的手術鉗實際使用中鉗頭和鉗柄存在斷裂現象,不帶有內窺鏡,使用麻煩,端部易滑脫,造成鉗持物的滑脫和鉗頭角度不能調整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包括鉗柄,所述鉗柄上連接有約束帶,所述約束帶的末端連接有固定夾,所述鉗柄的一端連接有連接件,所述連接件的上方設置有數據線接口,所述連接件遠離鉗柄的一端連接有鉗桿,所述鉗桿的內部設置有數據線,所述鉗桿尾部的一側固定有內窺鏡,所述鉗桿的尾端連接有鉗頭;所述鉗頭包括上鉗嘴和下鉗嘴,所述上鉗嘴的內側設置有鋸齒狀刀刃,所述下鉗嘴的內側設置有與鋸齒狀刀刃相適配的弧形刀刃。
進一步的,所述鉗柄的內部固定有兩個橡膠內圈。
進一步的,所述數據線接口與內窺鏡通過數據線相連接。
(三)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微創外科用手術鉗,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1)、該微創外科用手術鉗,鉗頭和鉗柄采用不銹鋼材質,具有較強的彈性和較硬的硬度,并且具有優良的韌性和抗銹蝕功能,能夠有效避免鉗頭和鉗柄斷裂現象的出現;通過在鉗桿上設置內窺鏡的結構,使該微創外科用手術鉗在手術時,無需再插入一根內窺鏡,避免創口的增大,使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
(2)、該微創外科用手術鉗,通過在鉗頭上設置鋸齒狀刀刃和弧形刀刃的結構,達到了夾持牢固,剪切不滑脫的效果,大大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難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微創外科用手術鉗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微創外科用手術鉗的鉗頭的局部放大圖。
圖中:鉗頭1,上鉗嘴101,鋸齒狀刀刃102,下鉗嘴103,弧形刀刃104;內窺鏡2,鉗桿3,數據線4,連接件5,數據線接口6,約束帶7,固定夾8,鉗柄9,橡膠內圈10。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未經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5786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隔音鋼木裝甲門
- 下一篇:一種防水透氣的濾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