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44851.4 | 申請日: | 2020-10-1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178029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薛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濟寧南澳綠亨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C15/00 | 分類號: | A01C15/00 |
| 代理公司: | 濟寧宏科利信專利代理事務所 37217 | 代理人: | 樊嵩 |
| 地址: | 2722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驗田 追肥 等距 施肥 裝置 | ||
一種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包括存儲輪,所述存儲輪為圓盤型殼體形式,位于存儲輪上設有加料口,所述存儲輪上陣列設置有布撒通道,所述布撒通道為圓管形式,其內腔與存儲輪內腔互通,所述布撒通道上頂面一體設有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布撒孔,所述蓋板兩端,一體設有支撐球。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廉且易于維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小面積栽種缺乏輔助工具,作業流程繁瑣且間距無法嚴謹控制的問題。通過簡單的結構,實現了定點、等距、均勻且高效肥料布撒作業流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農業種植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
背景技術
新品種雜交培育完成后,通常要設立對照組實驗田進行培育栽種實驗。現有設備中針對大型田畝栽種收的農業獲機械非常全面,但是并不適應小型實驗田等小面積栽種環境。現有技術中小型田畝從栽種到收獲通常是通過人工進行,在追肥過程中一般肥料需要均勻布撒在植株種植位置兩側,這種布撒方式對于人工追肥來說效率非常低下,且勞動強度極高。而現有設備中并沒有針對小型田畝追肥的輔助設備。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不足之處,針對小面積栽種要求,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的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
設備包括存儲輪,所述存儲輪為圓盤型殼體形式,其內腔用于存儲化肥肥料。位于存儲輪上設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用于補充肥料,加料口上設有柱塞。
所述存儲輪上陣列設置有布撒通道,所述布撒通道為圓管形式,其內腔與存儲輪內腔互通。所述布撒通道上頂面一體設有蓋板,所述蓋板上開設有布撒孔,所述布撒孔即為化肥流出出口。所述蓋板兩端,一體設有支撐球。
這種設置形式的目的是為了在控制化肥布撒流量的同時,通過蓋板及支撐球的支撐作用,防止布撒孔被泥堵塞,影響排料。
進一步的,所述存儲輪上轉動設置有推動把手,所述推動把手用于推動存儲輪滾動前進。
進一步的,所述存儲輪上轉動設置有前探支撐,所述前探支撐設置形式可采用如下形式:所述前探支撐包括連桿、調節套筒、調節臂與導向行走輪。
所述連桿共有兩根分別轉動設置于輪軸兩端,兩連桿末端一體設置有調節套筒,所述調節套筒為空心圓筒形式。位于調節套筒兩端分別套接有調節臂,所述調節臂與調節套筒之間設有硬限位螺栓;
兩調節臂末端轉動設有導向行走輪。
本實用新型使用時,根據栽種間距,單向或雙向調整兩導向輪的軸向距離,也就是控制布撒孔與植株之間的間距。推動設備整體前進,就可以等距的在實驗田內布撒定點定量的肥料。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廉且易于維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小面積栽種缺乏輔助工具,作業流程繁瑣且間距無法嚴謹控制的問題。通過簡單的結構,實現了定點、等距、均勻且高效肥料布撒作業流程。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的俯視圖;
附圖標記:
1-推動把手 2-加料口 3-布撒通道 4-支撐球 5-蓋板 6-前探支撐 7-導向行走輪 8-存儲輪
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與圖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實驗田追肥用等距施肥裝置,包括存儲輪8,所述存儲輪8為圓盤型殼體形式,其內腔用于存儲化肥肥料。位于存儲輪8上設有加料口2,所述加料口2用于補充肥料,加料口2上設有柱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濟寧南澳綠亨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濟寧南澳綠亨莊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4485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