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特殊漏斗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32380.5 | 申請日: | 2020-10-09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32670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陳思祥;楊正健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思祥 |
| 主分類號: | B67C11/02 | 分類號: | B67C11/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紅荔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胡昌國 |
| 地址: | 443000 湖北省***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特殊 漏斗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特殊漏斗,該特殊漏斗包括:鏟部和與鏟部連接的導引部,鏟部開設有擴容腔,導引部開設有導引腔,擴容腔和導引腔連通,導引部的一端為圓形,另一端為四邊形,鏟部包括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棱面、第二棱面、第三棱面和第四棱面,第一棱面、第二棱面、第三棱面、第四棱面分別與導引部的四邊形端部連接,且外擴張開。本實用新型的特殊漏斗將鏟取的功能合和導引的功能合在一起,可直接利用鏟部刮取沉積物,然后直接通過導引部將沉積物轉運至試管中,這樣能夠減少刮取和轉運過程中沉積物的遺漏,且減少轉移的步驟以提高工作效率,達到省時省力少誤差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漏斗的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特殊漏斗。
背景技術
傳統漏斗為上大下小結構,大端用于收納物件,并將物件導引至小端,小端插至收納瓶中,從而將物件裝入收納瓶中。但是將物件轉入至漏斗的大端需要單獨用鏟子進行轉運,效率低。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傳統漏斗沒有轉運功能的問題,提供一種特殊漏斗。
為了實現上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特殊漏斗,特殊漏斗包括:鏟部和與鏟部連接的導引部,鏟部開設有擴容腔,導引部開設有導引腔,擴容腔和導引腔連通,導引部的一端為圓形,另一端為四邊形,鏟部包括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棱面、第二棱面、第三棱面和第四棱面,第一棱面、第二棱面、第三棱面、第四棱面分別與導引部的四邊形端部連接,且外擴張開。
優選的,第二棱面、第三棱面、第四棱面依次對齊,第一棱面高于第二棱面。
優選的,第一棱面的頂邊寬度小于第一棱面的寬度。
優選的,第一棱面的頂邊設置有斜角。
優選的,斜角為45度。
優選的,第一棱面開設有多個過孔。
優選的,第二棱面和第四棱面依次對齊,第一棱面和第三棱面分別高于第二棱面和第四棱面。
優選的,第一棱面的頂邊寬度小于第一棱面的寬度,第三棱面的頂邊寬度小于第三棱面的寬度。
優選的,第一棱面的頂邊寬度小于第三棱面的頂邊寬度。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申請的特殊漏斗包括:鏟部和與鏟部連接的導引部,鏟部開設有擴容腔,導引部開設有導引腔,擴容腔和導引腔連通,鏟部具有定向鏟取的功能,導引部具有導引的功能,本設計將這兩個功能合在一起,可直接利用鏟部刮取沉積物,然后直接通過導引部將沉積物轉運至試管中,這樣能夠減少刮取和轉運過程中沉積物的遺漏,且減少轉移的步驟以提高工作效率,達到省時省力少誤差的效果。
導引部的一端為圓形,另一端為四邊形,四邊形的端部向圓形端部逐漸順滑過渡,形成導引腔,鏟部包括依次首尾連接的第一棱面、第二棱面、第三棱面和第四棱面,第一棱面、第二棱面、第三棱面、第四棱面分別與導引部的四邊形端部連接,且外擴張開,形成擴容腔。首先,排除傳統導引部的兩端均未圓形的結構。若將導引部的兩端設置為圓形的結構,則向外延伸的鏟部需要設置為曲面,在刮取沉積物過程中難免會因為弧度和角度的原因導致會有一部分的殘留,操作不慎也可能導致沉積物采取過多超過了規定尺寸。其次,雖然傳統導引部也可以將延伸出來的鏟部設置為平面,但是銜接部分較為脆弱,且會連接很不平滑,導致沉積物會在從擴容腔進入導引腔時在銜接部分有殘留。于是我們將鏟部和導引部設置為四棱臺形,即堅固耐用,也不會出現銜接不順的情況。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申請提供的特殊漏斗的一實施例的第一視角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申請提供的特殊漏斗的一實施例的第二視角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思祥,未經陳思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3238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汽車座椅骨架生產用彎管機
- 下一篇:一種藏歷電子萬年歷用鏡面除塵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