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皮膚牽張器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08598.7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9634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17 |
| 發明(設計)人: | 石銳;劉波;宋文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積水潭醫院 |
| 主分類號: | A61B17/03 | 分類號: | A61B17/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巡通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703 | 代理人: | 王霞 |
| 地址: | 100035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皮膚 牽張器 組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皮膚牽張器組件,包括:若干條固定帶、若干個牽引固定頭、至少一對牽引帶、手術線;以及,用于組件之間固定的帶孔雙面膠A、無孔雙面膠C;用于組件和皮膚之間固定的帶孔雙面膠B和無孔雙面膠D;本實用新型的皮膚牽張器組件,通過設計結構優化的牽張器組件,以滿足不同傷口類型的牽引需求。優勢體現在:固定帶可選擇手術線縫合或醫用雙面膠固定兩種方式的,方便依照傷口情況進行選擇;固定帶的形狀和數量均不是固定的,能夠按照傷口類型及尺寸進行剪裁,方便根據傷口形狀進行牽張方案的設計。牽引固定頭的安裝位置靈活,方便于牽引帶的牽引固定。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涉及一種皮膚牽張器組件,尤其是一種能夠多元化使用的皮膚牽張器組件。
背景技術
當前,臨床上常通過皮瓣、植皮覆蓋技術進行局部皮膚不足的修復。但是上述技術在臨床應用中技術難度大,手術失敗率高,供受膚色存在差異(如厚度、色澤),且對供體皮膚損傷極大。相較而言,皮膚牽張技術不使用供體皮膚,且易于實施,創傷小,是皮膚組織修復值得重視的一種新方法。皮膚牽張技術的原理是利用皮膚本身的可延展性,在外力的牽引下將創口皮膚相向拉攏,逐步閉合創面,目前已成功應用于臨床。
皮膚牽張術的實施需要借助儀器輔助,即皮膚牽張器。現有的皮膚牽張器主要使用克氏針穿過皮膚,后利用銀絲或牽拉器收緊。然而該種牽張器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普適性較低,面對臨床中各種形狀、損傷程度不同的傷口,并不能很好的匹配應用。另一方面,由于采用線輔助固定的牽張器,在受力點處容易拉扯,進而造成二次損傷較大,而且主要在皮緣處進行皮膚固定,也會造成二次損傷,給病人帶來更多的使用不適感。
實用新型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皮膚牽張器套件,通過設計結構優化的牽張器組件,一方面以滿足不同傷口類型的牽引需求,另一方面不會造成修復時的二次損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用方式多樣化的皮膚牽張器,以方便為不同創傷組織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達到高效修復創口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公開的一種皮膚牽張器組件,包括:
若干條固定帶、若干個牽引固定頭、至少一對牽引帶、手術線;以及,
用于組件之間固定的帶孔雙面膠A、無孔雙面膠C;
用于組件和皮膚之間固定的帶孔雙面膠B和無孔雙面膠D;
所述固定帶上均布若干定位線,定位線將固定帶分隔為若干與牽引固定頭尺寸、形狀一致的固定格;
所述牽引固定頭上開設有孔,牽引帶一端為尖頭,另一端為限位端,尖頭一端能夠伸入牽引固定頭上的開孔中并通過限位端卡位;
未使用時,相鄰的固定帶之間通過剪裁線相連;
使用時,待修復創面兩側分別固定至少一條固定帶,在固定帶上靠近待修復創面的位置處均設有一個牽引固定頭,所述牽引帶穿設于位于待修復創面兩側的兩個牽引固定頭之間,通過調節牽引帶長度調節兩個牽引固定頭之間的距離。
優選地,牽引固定頭通過帶孔雙面膠A或無孔雙面膠C固定于固定帶上;固定帶通過帶孔雙面膠B或無孔雙面膠D與皮膚固定。
優選地,所述固定帶上密布有若干用于縫合手術線的縫合孔,固定帶通過手術線在皮膚上固定。
優選地,帶孔雙面膠A的形狀與牽引固定頭的形狀相同,帶孔雙面膠A的尺寸為牽引固定頭的0.7-1倍,帶孔雙面膠A的尺寸為縫合孔的1-2倍。
優選地,固定帶為無孔固定帶,所述無孔固定帶通過帶孔雙面膠B在皮膚上固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積水潭醫院,未經北京積水潭醫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08598.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便于檢測的螺絲生產用收集裝置
- 下一篇:超聲波清洗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