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202377.9 | 申請日: | 2020-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406578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梁堅友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石中睿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1/047 | 分類號: | F28D1/047;F28F27/00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陳鴻偉 |
| 地址: | 435000 湖北省黃石市經濟開***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金屬粉末 霧化 設備 尾氣 降溫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置,包括底板、送氣結構、熱量傳導結構和散熱結構;底板:其上表面前側設有支撐臺,支撐臺的中部設有送氣管,底板的上表面右側設有第一固定臺,底板的上表面左側設有第二固定臺,底板的上表面中部設有出氣管;送氣結構: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前側,送氣結構的前端與送氣管的后端固定連接且相通;熱量傳導結構:設置于送氣結構與出氣管之間且相通;散熱結構: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后側;其中:還包括控制開關組,所述控制開關組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右側,控制開關組的輸入端電連接外部電源,該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置,熱量傳遞效果更好,降溫更快。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置。
背景技術
霧化粉末是指利用高壓氣流或水流、離心力或真空減壓等工藝,將熔融金屬液流粉碎成液滴,冷凝后得到的金屬或合金粉末,常用氣流有壓縮空氣、高壓氮氣和氫氣,霧化粉末成球率高,松裝密度大,壓縮性能依粉末形狀而異。工業上用空氣霧化鋁、銅粉末、用氮氣霧化高速鋼粉、用氫氣霧化高溫合金和用高壓水霧化銅、鎳、鈷等不易氧化的金屬或合金,霧化制粉是粉末冶金新技術的基礎,用氫氣霧化高溫合金時,設備產生的尾氣溫度高,處理不當易發生火災,燙傷工作人員,因此需要一種降溫裝置,但市面上大多數針對的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的尾氣降溫裝置降溫效果不理想,降溫速度慢,通常為被動降溫,因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置,熱傳導效率高,散熱降溫速度快,可主動持續性循環散熱,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金屬粉末氣霧化設備尾氣降溫裝置,包括底板、送氣結構、熱量傳導結構和散熱結構;
底板:其上表面前側設有支撐臺,支撐臺的中部設有送氣管,底板的上表面右側設有第一固定臺,底板的上表面左側設有第二固定臺,底板的上表面中部設有出氣管;
送氣結構: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前側,送氣結構的前端與送氣管的后端固定連接且相通;
熱量傳導結構:設置于送氣結構與出氣管之間且相通;
散熱結構: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后側;
其中:還包括控制開關組,所述控制開關組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右側,控制開關組的輸入端電連接外部電源,使尾氣能更加快速集中傳遞到銅管的內部,提高銅管能夠吸收尾氣的熱量,銅管中部的流通銅管以及管內水冷,使熱量傳遞效果更好,熱量傳遞效率高,能穩定快速傳遞熱量到達散熱結構降溫效果更好,降溫速度更快,可循環降溫,保養要求低。
進一步的,所述送氣結構包括送氣外殼、送氣電機支撐柱、送氣電機和送氣扇葉,所述送氣外殼設置于底板的上表面前側,送氣外殼的前端與送氣管的后端固定連接且相通,送氣外殼的內部設有四個相交的送氣電機支撐柱,四個相交的送氣電機支撐柱的中部固定連接有送氣電機,送氣電機的輸出軸前端設有送氣扇葉,送氣電機的輸入端電連接控制開關組的輸出端,使尾氣加速通過送氣管的內部到達銅管內部,同時降低尾氣的一部分溫度。
進一步的,所述熱量傳導結構包括第二出水管、流通銅管、銅管、第二入水管、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銅管設置于送氣外殼與出氣管之間且相通,銅管的外表面中部設有密布環繞的流通銅管,流通銅管的出水口和入水口兩端分別固定連接有第二出水管與第二入水管且相通,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分別設置于第一固定臺和第二固定臺的上表面,第二出水管的另一端與第一水泵的前側面固定連接且相通,第二入水管的另一端與第二水泵的前側面固定連接且相通,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的輸入端均電連接控制開關組的輸出端,實現快速高效的傳遞尾氣熱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石中睿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黃石中睿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202377.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