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余熱發電空冷水冷組合式凝汽器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160186.0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578813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9 |
| 發明(設計)人: | 任晉宗;王成;柴艷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冀東海天水泥聞喜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B1/02 | 分類號: | F28B1/02;F28B1/06;F28B5/00;F28B9/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長風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鄭海 |
| 地址: | 043800 山西*** | 國省代碼: | 山西;1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余熱 發電 水冷 組合式 凝汽器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余熱發電空冷水冷組合式凝汽器系統,包括凝汽器、與所述凝汽器連接的空冷組件、以及與所述空冷組件連接的水冷組件;所述空冷組件通過空冷管路與所述凝汽器連通以接收所述凝汽器排出的部分排氣;所述空冷管路內的部分排氣引導至所述水冷組件;所述水冷組件通過水冷管路與所述空冷管路連通以接收排氣并利用循環冷水冷卻。本實用新型的凝汽器系統集成了空冷組件和水冷組件,利用空冷組件和水冷組件同時對凝汽器系統接收的蒸汽進行降溫冷凝,能夠解決由單獨冷卻系統冷卻凝汽器排氣帶來的工作負荷問題、以及能夠提高凝汽器系統的冷凝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余熱發電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余熱發電空冷水冷組合式凝汽器系統。
背景技術
現階段,水泥廠余熱發電廠凝汽器均采用了單獨的空冷系統或者單獨的水冷系統;
其中,單獨使用空冷系統時,其具有節水、防凍性能好、占地面積小、投資費用低等優點,但是從空冷系統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空冷機組受環境影響顯著;例如夏季運行時期,由于空氣的流量和環境溫度不變,只能通過增加管壁溫度來實現,將會增加整個空冷系統的熱負荷,管內蒸汽溫度的提高引起背壓的升高,在此期間空冷機組運行背壓較高,高達35~40kPa,空冷機組被迫降負荷運行。
單獨使用水冷系統時,水冷系統的噴嘴霧化效果不好時,勢必浪費大量水資源,同時,還存在系統泄漏和缺水造成系統無法運行等問題。
基于上述技術問題,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亟需研發一種能夠將水冷、風冷結合在一起的凝汽器,以解決夏季高負荷運行時真空偏低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將空冷機組和水冷機組結合起來以分擔凝汽器的熱負荷的余熱發電空冷水冷組合式凝汽器系統。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的余熱發電空冷水冷組合式凝汽器系統,該系統包括:
凝汽器;
與所述凝汽器連接的空冷組件;以及
與所述空冷組件連接的水冷組件;
所述空冷組件通過空冷管路與所述凝汽器連通以接收所述凝汽器排出的部分排氣;
所述空冷管路內的部分排氣引導至所述水冷組件;
所述水冷組件通過水冷管路與所述空冷管路連通以接收排氣并利用循環冷水冷卻。
進一步的,所述凝汽器的內部形成為處理腔;
所述處理腔分為三部分,分別為置于中部的凝汽腔、均與凝汽腔連通的前水室和后水室;
所述凝汽器的上部被配置為蒸汽入口,所述蒸汽入口與所述凝汽腔連通,所述凝汽器的進氣量為15t/h;
所述前水室具有冷卻水入口和冷卻水出口;
所述凝汽腔內集成有換熱冷卻管;
所述前水室的冷卻水入口與所述換熱冷卻管連通以向所述換熱冷卻管組內輸送冷卻水,所述冷卻水入口處多余的冷卻水由所述冷卻水出口排出;
所述換熱冷卻管的輸出端與所述后水室連通;
所述凝汽器的下部被配置為凝結水排出口,所述凝汽器通過所述凝結水排出口與外部凝結水集水連通以收集凝結水。
進一步的,所述換熱冷卻管為蛇形盤繞于所述凝汽腔內的銅管;
所述換熱冷卻管的入水口靠近所述冷卻水入口地被配置為下部,所述換熱冷卻管的出水口靠近所述后水室地被配置為上部;
所述換熱冷卻管的換熱面積為4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冀東海天水泥聞喜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冀東海天水泥聞喜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601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電容器防爆蓋生產用轉運裝置
- 下一篇:一種高層建筑用裝配式外挑陽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