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22151754.0 | 申請日: | 2020-09-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610610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fā)明(設計)人: | 吳開龍;王遐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吳開龍 |
| 主分類號: | B01D53/18 | 分類號: | B01D53/18;B01D53/62;B01D53/78;B01F3/04;B01F7/18;B01F15/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7759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建設 工程施工 工程 排放 處理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碳工程排放處理技術領域領域,公開了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其包括處理罐;處理罐頂端的中部設置有電機,電機的電機軸貫穿于處理罐的內(nèi)部,電機的電機軸上連接有混合葉,處理罐頂端的右側設置有進氣管,進氣管貫穿于處理罐的內(nèi)部,進氣管的外壁開設有出氣孔;處理罐左側的頂端連通有入液管,處理罐左側的底端連通有出液管,入液管和出液管的內(nèi)部均設置有電磁閥,處理罐左側的中部設置有液體二氧化碳流量計,處理罐頂端的右側連通有排氣管。本實用新型通過處理罐中設置有混合機構,在二氧化碳氣體排入處理罐的內(nèi)部時,將可以將二氧化碳進行充分的混合吸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大提高對環(huán)境的保護效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碳工程排放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碳排放是關于溫室氣體排放的一個總稱或簡稱,溫室氣體中最主要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現(xiàn)如今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全球的溫室效益逐漸增強,導致全球暖化的現(xiàn)象逐漸嚴重,現(xiàn)如今排放處理過程中,無法對碳進行中和處理,降低碳的排放,為了解決上述中存在的問題,因此,我們提出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
實用新型內(nèi)容
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通過處理罐中設置有混合機構,在二氧化碳氣體排入處理罐的內(nèi)部時,將可以將二氧化碳進行充分的混合吸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大提高對環(huán)境的保護效果,解決了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包括處理罐;
處理罐頂端的中部設置有電機,電機的電機軸貫穿于處理罐的內(nèi)部,電機的電機軸上連接有混合葉,處理罐頂端的右側設置有進氣管,進氣管貫穿于處理罐的內(nèi)部,進氣管的外壁開設有出氣孔;
處理罐左側的頂端連通有入液管,處理罐左側的底端連通有出液管,入液管和出液管的內(nèi)部均設置有電磁閥,處理罐左側的中部設置有液體二氧化碳流量計,處理罐頂端的右側連通有排氣管。
優(yōu)選的,混合葉的表面開設有通孔,且通孔開設有多組。
優(yōu)選的,出氣孔均勻開設有多組。
優(yōu)選的,處理罐頂端的左側設置有開關,開關與電機和電磁閥為電性連接。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通過處理罐中設置有混合機構,在二氧化碳氣體排入處理罐的內(nèi)部時,將可以將二氧化碳進行充分的混合吸收,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大提高對環(huán)境的保護效果。
2、本實用新型通過處理罐的左側設置有液體二氧化碳流量計,在液體二氧化碳流量計檢測出溶液中含有二氧化碳時,將便于提醒工作人員需要對處理溶液進行替換,形成較好的提醒效果。
3、本實用新型通過混合葉表面開設有通孔,利于降低混合葉旋轉時的阻力,也利于吸收溶液與氣體之間的充分混合。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出的一種建設工程施工碳工程排放處理裝置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1、處理罐;2、電機;3、混合葉;4、通孔;5、入液管;6、排液管;7、電磁閥;8、進氣管;9、出氣孔;10、排氣管;11、液體二氧化碳流量計;12、開關。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吳開龍,未經(jīng)吳開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5175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