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頸椎人工椎體有效
| 申請號: | 202022145879.2 | 申請日: | 2020-09-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3697365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鄭明輝;楊德鴻;朱獻文;瞿東濱;陳建庭;朱緯緯;陸國贊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華鈦三維材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F2/44 | 分類號: | A61F2/44 |
| 代理公司: | 廣州廣典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65 | 代理人: | 謝偉 |
| 地址: | 511356 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永***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頸椎 人工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頸椎人工椎體,包括加固部件及融合部件,所述融合部件內部中空設置,所述加固部件覆蓋融合部件側壁設置,所述加固部件與融合部件一體成型,所述加固部件至少包括第一固定側,所述第一固定側上設有用于連接固定的第一螺孔,且所述第一固定側包括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上均設有限位凸塊。使用該頸椎人工椎體時,操作方便,能有效避免器械移位壓迫脊髓或神經,進而避免給患者帶來痛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醫療器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頸椎人工椎體。
背景技術
由于人們長時間伏案工作或沉迷玩手機等,導致頸椎疾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頸部疼痛已成為臨床就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在進行頸椎前路椎體切除融合手術中通常使用的器械是頸椎前路鋼板融合器,術后能重建頸椎節段。但由于鋼板的安裝操作復雜,且鋼板與融合器間的穩定性容易被破壞,從而器械容易發生位移,導致器械壓迫脊髓或神經,給患者帶來痛苦。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頸椎人工椎體,操作方便,能有效避免器械移位壓迫脊髓或神經,進而避免給患者帶來痛苦。
其技術方案如下:
頸椎人工椎體,包括加固部件及融合部件,所述融合部件內部中空設置,所述加固部件覆蓋融合部件側壁設置,所述加固部件與融合部件一體成型,所述加固部件至少包括第一固定側,所述第一固定側上設有用于連接固定的第一螺孔,且所述第一固定側包括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所述第一固定端及第二固定端上均設有限位凸塊。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凸塊邊緣呈弧形設置,且所述限位凸塊與第一固定側間一體連接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限位凸塊設有四個,其中兩個所述限位凸塊位于第一固定端,另外兩個所述限位凸塊位于第二固定端。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加固部件還包括第二固定側,所述第二固定側與第一固定側相對設置,所述第二固定側上設有第二螺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均沿加固部件外側朝融合部件內側延伸,且所述第一螺孔及第二螺孔均伸出至融合部件內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螺孔與加固部件外側間呈60°至90°夾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二螺孔的孔徑小于第一螺孔的孔徑,且所述第二螺孔設有四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融合部件的上端及下端均開口,所述第一螺孔設有四個,其中兩個所述第一螺孔位于第一固定端,并沿加固部件外側朝融合部件的上端傾斜設置,另外兩個所述第一螺孔位于第二固定端,并沿加固部件外側朝融合部件的下端傾斜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螺孔與加固部件外側間呈10°至45°夾角。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側及第二固定側均為弧面結構,且所述第二固定側的彎曲程度大于第一固定側。
本實用新型所提供的技術方案具有以下的優點及效果:
加固部件與融合部件為一體成型結構,避免加固部件的安裝操作復雜,大大提高加固部件與融合部件間的穩定性,且不容易被破壞,同時操作器械更加方便;通過設置限位凸塊,能有效避免器械發生位移,從而防止器械壓迫脊髓或神經,避免給患者帶來痛苦。
附圖說明
此處的附圖,示出了本實用新型所述技術方案的具體實例,并與具體實施方式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原理及效果。
除非特別說明或另有定義,不同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代表相同或相似的技術特征,對于相同或相似的技術特征,也可能會采用不同的附圖標記進行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華鈦三維材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廣州華鈦三維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22145879.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